笔趣阁 > 把酒临风文集 > 作文教学的讲与评

作文教学的讲与评

笔趣阁 www.xbqg8.com,最快更新把酒临风文集 !

    通过我多年的实践、探索、再实践、再探索,终于在作文教学找到一条创新的路子。在目前国家还没有找到比应试教育更合适的教育方式之前,这条路,对于语文老师来说,能以最少的时间,花费最少的精力,反而取得理想的效果。既适应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也适应学校管理的小气候。对于学生来说,既提高了听说读写的能力,更提高了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一、作文教学的讲

    (一)体现了模仿与创新的结合

    传统的作文教学就是讲作文与讲课文各行其道,课堂教学不能与作文教学有机的结合。我的作文教学完全渗透在讲课文之中,讲课文的过程就是讲作文的过程,学生听课的过程,既是理解消化课文的过程,也是构思自己作文的过程。对于初学写作的孩子,我先采用最古老的模仿式教学。我们的语文课文反映了人类社会的事理情志,表现了民族精神,民族情操,和民族的审美情趣。它负载着丰富多采的文化。所以我们的课文就是孩子模仿的典范。模仿是以感知、领悟课文的结构、布局、章法、技巧为目的,这种活动又是借助对课文的结构、布局、章法、技巧的模仿比照来完成。其实就是从认识课文到模仿课文,在认识中模仿,在模仿中认识,从模仿中提高,是融认识和实践于一体的教学手段。如讲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巍巍的我的老师鲁迅的藤野先生,就在讲课文的同时,对课文的结构安排、行文思路、层次段落及表现手法和写作技巧进行模拟指导。引导学生写“以我为圆心”的文章。如“我的老师(家庭、烦恼、愿望)”等。有的课文让学生模仿某一个片段,某一个形象,从而使学生掌握某一写作技巧。如讲鲁迅的孔已己,我们共同分析了孔已己鲜明的艺术形象,特别是描述孔已己两次到咸亨酒店喝酒的情景。这是孩子们模仿的精彩之笔。当我把该讲的都讲完了,师生对孔已己的悲惨命运无限感慨之时,我再让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段“我到现在终于没见——大约孔已己的确死了”我突然一声长叹:“我真不想让孔已己就这样死去”学生也几乎异口同声的说:“我也不想让孔已己死去”我接着说:“谁想让孔已己再活下去,只要活的有理就行!”孩子们一脸的惊讶,待明白我的意图以后,个个露出会意的微笑。于是一个个大胆的设想在学生心中酿成。有的说:”孔已己被革命党救了,参加了革命,后来成了私塾先生。”有的说:“孔已己在同窗的帮助下,按了假肢开了‘孔家酒店’以为他有学问,善经营,生意红红火火,最后挤垮了“咸亨酒店”气死了掌柜的。”孔已己第三次来咸亨酒店,从第一次的在短衣帮面前“排”出九文大钱,第二次在小伙计面前“摸”出四文大钱,到第三才次在有头有脸的众宾客面前重重地“摔”出十九文大钱,掌柜的趴在地下一枚一枚拣起的动作、神态及众人的轰笑,都做了大胆的描述。使孔已己的形象更加鲜活起来。这样依葫芦画瓢,以课文做样子进行模仿,由不象到象,因而也逐渐了解了这种文体的的样式。最后就能运用这种文体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了。

    东方树说过:“文章之道,必师古人,而不袭之古人”人们练习写作都要经过模仿,而后才有创新。创新是主体进步的灵魂,是文明发展的阶梯,是作文改革的动力。教育是一门科学,创新作文也有其自身的规律性。推动作文创新的两个轮子,一是想象,一是思维。禁锢思维,压抑想象,无疑于扼杀作文的生命。创新的“新”首先是观念的新,意思的新、视野的开拓;其次是方法的转换、表达的独特,对写作个性的充分尊重,给想象插上有力的翅膀,让学生凌空翱翔于无比广阔的自由空间。如讲范进中举,多少年都是分析范进这个为功名利禄而神魂颠倒的典型形象,抨击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而我除了讲这些以外,我还告诉学生,范进固然可恶,但他身上有一种可贵的精神,他从20岁考到54岁,34年的拼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那个时代,我们不可能让他为四化而读书,他读书的目的不对,但他持之一恒、不畏艰难、顽强拼搏的精神,是不可否认的。也是我们今天的孩子所缺少的。为范进的拼搏精神喝彩就是学习这课后,学生按捺不着写作的激情,写的自命体作文题目。这样讲,学生不仅能掌握教材,而且在更深层面上审视我们的世界,审视我们今天的社会,审视每天见到的形形色色的人,林林总总的事,再把那些新鲜的、有趣的、奇怪的、甚至可恶的人和事,他们定会有冷静细致的观察。有与众不同的见解和崇高的思想境界。

    (二)体现了逆向立意和创造性思维的结合

    上面讲的模仿,最多是对写作技巧和写作方法的模仿,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把课文中的写作技能转变为自己的写作技能。面对作文的立意、构思、选材,我是极反对模仿的。要有所创新,决不跟在别人和古人屁股后头人云亦云。要发展创造性思维,就是在写作中突破习惯性思维,把着眼点放在一个“新”字上,向正常的要求提出逆向的观点。在审题立意之后,选材构思进行逆向思维,对行文谋篇作不同于别人,不同于前人,不同于正常的思维规律来体现不同的技巧。这些我都在讲课的过程中给学生有意的引导。如讲花的话,课文本意是批评争奇斗艳、炫耀各自所长的几种花,赞扬“长在墙角不声不响、不别人重视的兰花”来歌颂默默无闻的老师。在讲这课时我引导学生说:默默无闻、埋头苦干、固然可贵、可敬、值得大赞特赞。但21世纪人才“再蹲在墙角做默默无闻的兰花”希望小男孩去发现,是远远不够的,是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我们必须要善于表达,要勇敢地向社会推销自己,要学会“吹”的本事,让别人了解自己,相信自己。要把自己的优秀点和闪光点表达出来。在自我欣赏的同时,更要别人欣赏。如我讲井冈翠竹时,我曾突发奇问:历代文人墨客,给松、竹用尽了多少华丽的辞藻。什么坚强不屈啊,什么骄霜傲雪啊,赞了多少年,颂了多少代。难道它们就没有一点缺点吗?孩子们的思维发生了急转弯。是啊!松竹虽然郁郁青青、不畏风霜,可它一年是这个老样子,二年也是这个老样子,千百年过去了,它还是那个老样子。春没花,秋没果,枝干又长的特别慢,这不叫一成不变吗?当今社会日新月异突飞猛进,象它这样岂能赶上飞速发展的时代的脚步。这样思别人所未思,言别人所未言。即同样的课文,同样的问题,于别人的思考不一样。写出的作文看了让人一想,觉得是那么回事。我怎么就没有想到呢?这不就是创新吗?当然,想写好文章还要有丰富的阅历和广泛的阅读。把阅读和写作紧密相联,要从不断变幻的外界新事物中扑捉写作的灵感。兵法云:“水无长形,兵无常势,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个性是最有生命力的,真实也是最有生命力的。

    二、作文教学的“评”

    作文教学的“评”是自评,他评,教师点评的有机结合。

    作文的评是学生作文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作文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学生的写作时间老师一般不作专门安排,往往是在讲课文以后,学生就迫不及待地写自己想写的东西。学生完成作业后,第一想得到的是学生和老师的欣赏。因此我的作文评讲,主要是找学生作文的优秀点和闪光点,从不吝啬赞美的语言。

    (一)、作文的自评和他评

    叶圣陶说;“改与作的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属于作者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我认为,老师应该把作文的主动权和评判权还给学生。当前我们的教育目标,不仅是培养有学问、有知识的人,而且是培养有能力、有教养的人。我的作文自评和他评都体现了在这一点。自评,主要是作者推荐自己的精彩之笔,先自我欣赏、自我推销、自我表达。可在自己的作文本上做上标记。自作批语,如“开头设置了悬念,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结尾既照应开头与标题,又耐人寻味”等,作文的某个细节、过程、衔接、选材等有独到之处的,都用红笔标出,再自己给自己下批语,找出优点一二三。然后根据自己的意愿,找自己信得过的同学评改,更重要的是,作者必须向这个“老师”表达出自己的写作思路。“老师”如认为确实是优美之笔,就写上,如“这个取材角度可谓独具匠心”“这段内心独白体现了作者真挚和真诚的的人格”等,不拘一格的批语。同学之间相互评阅的过程,老师可提出要求,但不专门安排时间。老师只在课堂上,表扬优胜者。有的同学一个星期除了自己写一篇文章外,再欣赏评批4—6篇文章,他们逐个相互评批、相互欣赏、相互展示的过程,往往使孩子们的认识会有一个大的飞跃。有时苦思苦想还觉得模糊不清的东西,一旦给别人讲出来,向别人表达出来时才觉得清晰明白。这时,再做深层次的修改,锦上添花。这个过程,往往是学生肯定和否定自己作品的过程。他们为了得到评讲课上老师和同学的欣赏和夸奖,写作、修改、再写作、再修改特别买力。作为老师实在省事、省力、又省心。

    (二)老师的分类归纳,课堂点评

    学生自评,他评完成作业上交后,老师浏览、审阅、归纳分类。整体上分三类:1、写的好的和评的好的。2、写的好而评的不好或写的不好而评的好的。3、写的和评的都不好的。第三类不褒不贬。二类作文师生共同品评,某个优秀片段。有特色的命题,开头、结尾、衔接、过渡写的好,议论、抒情、描写等表达准确,老师分类标上序号,作上记录。评讲课上,一般是作者本人向全班宣读;阅读能力差的,可自己找别人代读。然后师生共同欣赏,共同讨论其“巧在哪里,妙在何处”第一类作文可从写与评两方来讲,既肯定作者,也肯定评者,一般出3-5篇各有特色的文章,先自己谈写作思路,再由推荐者介绍其优缺点,接着教师作恰如其分的点评。最后誉写装订成册,在班内和校外以不同形式“发表”

    我的作文评讲课,其实是师生心灵火花的撞击,往往师生共同沉浸在对文学和艺术的欣赏之中,有时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我们象演一台戏,台词是学生作文的内容,老师有时是一个报幕员,有时仅是一名评委。每堂课上那热烈的场面,老师感动的只是一次次的鼓掌,那些美妙的词语好象都是那样的乏味和无力。因此我们每个学生,每次作文,都极力写值得别人欣赏的东西。他们看到别人欣赏的目光,哪怕看到老师一个微笑点头,学生就会心旌摇曳、欣喜若狂。到了这个火候,学生会按捺不着“我想写,我要写”这样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会不断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会不断增强,素质教育会更上一个新台阶。

    200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