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月落昼锦堂 > 第五十章

第五十章

笔趣阁 www.xbqg8.com,最快更新月落昼锦堂 !

    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富弼鼓动如簧巧舌,直把个契丹国主唬的一愣一愣的,契丹国主虽心已动摇,但仍不愿就此罢手:

    契丹国主表示:就算你说的这些事情是我误会了,但朕想要回的是祖宗故地。

    富弼表示:晋高祖割让燕、幽十六州,周世宗夺取关南,这都是上个朝代的事情,大宋建国已90年,如果也各自都想收回不同朝代的故地,这对北朝有什么好处吗?

    契丹国主被富弼说的哑口无言,是啊,如果翻老皇历,那远的不说,至少燕、蓟十六州就不属于契丹。

    契丹国主在言语上占不到上风,但还不死心,于是再换个话题,说:元昊向我称藩,又娶我国公主,南朝出兵征伐他,为什么不事先通知北朝?

    富弼说:北朝曾征伐高丽、黑水,你们什么时候又通知过南朝?至于元昊结亲北朝一事,我南朝天子让我致意陛下,原话是:并不知道元昊与兄弟你通婚的事,因为他辜负宋恩,扰乱边界,因此才征伐他。兄弟你既然为此提出意见,现在如果再征伐他,则伤我们兄弟之情,不征伐他,又不忍坐视黎民百姓惨遭屠戳,不知道兄弟你有什么好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富弼这是睁着眼晴替宋仁宗说瞎话,元昊和契丹有姻亲关系,这是天下皆知的事。但此刻富弼使出无赖手段,倒打一耙,到让契丹国主一时间没什么话说了。于是,契丹国主用本族方言和左右大臣们商量半天,实在是拿不出什么建议,只好讪讪地对富弼说:元昊为寇,怎么能不让南朝去讨伐呢。

    契丹国主在和富弼唇枪舌剑中败阵,但却实在咽不下这口气,于是让刘六符再给富弼传话。

    刘六符对富弼说:我主认为,接受南朝增加岁币是北朝的耻辱,坚持索回关南10县之地,怎么办?

    富弼说:南朝皇帝曾经说过;朕为人子孙,岂敢擅自将祖宗故地拱手让人?昔日澶渊宁肯刀兵相向,章圣(真宗)都不答应给关南之地,今日又怎么会拱手割让?况且,契丹想要关南10县,无非是想收取点租赋,今以金帛相加,也算对北朝国用的资助,朕念两国黎民百姓,不想让他们生灵涂炭,因此不惜以增加给北朝金帛来满足北朝要求,但如果北朝非要关南10县,那就是想撕毁两国盟好之约,只是朕自己去希望和平,又怎么能避免一场战争?澶渊之盟,天地神祗共鉴,今北朝首发兵端,过罪不在朕,天地鬼神,岂是可欺的?

    富弼转述的仁宗皇帝这段话,乍听起来确实正义凛然,毫不怯弱,但却实在难掩一种凛然之下的苍白、懦弱和无奈。但富弼祭出了宋仁宗悲天悯人的大情怀,却让刘六符大是感动:南朝皇帝存如此仁心大善,那就让我们一起努力,争取两国和好吧。

    然而,富弼能凭三寸不烂之舌征服刘六符,但想征服契丹国主,却不是那么轻而易举。当富弼再次见到契丹国主时,契丹国主好象忘记了昨天的事情,竟然问富弼想说什么?富弼说:南朝没有别的要求,只愿两国永远友好。契丹国主又回到老话题,表示只要契丹得到关南10县,两国友好便可永存。富弼不卑不亢:南朝皇帝派我告诉陛下,北朝想得到祖宗故地,南朝难道就想失去祖宗故地吗?北朝既以得地为荣,则南朝必以失地为辱,兄弟之国怎能一荣一辱?朕可并没有忘记幽、蓟十六州,但如今再说这些事情合适吗?双方应当自我约束才是!

    ……

    富弼数次往返于宋、辽之间,宋仁宗眼见契丹贪宋金帛,和议将成,便顺杆子往上爬,想借助契丹向西夏施压,开出引诱条件:如果契丹能让元昊重新臣服于宋,则宋每年将给契丹增加金帛20万,不能,则每年只有10万。

    这场宋、辽之争,在富弼不辞辛劳的奔波下终于趋于和解。

    宋仁宗庆历二年八月,富弼带着宋国增加给契丹的20万金帛、及双方和好的誓书又一次出使契丹。然而,契丹国主耿耿于自己这次谈判的失败,便想在誓书用词上作点文章,要求在宋国给辽国岁币条款上加上一个“献”字。对于这个极为明显的侮辱性字眼儿,富弼当然不接受,于是据理力争:

    富弼表示:“献”乃是以下奉上之意,而南朝为兄,岂有兄献于弟之理?

    契丹国主表示:南朝以重金给我,这本身就是怕我,一个献字有什么可惜?!

    富弼又打肿脸充胖子:南朝皇帝珍惜百姓生命,这才给予金帛,以止息干弋,并不是害怕北朝。现在陛下忽然说这种话,是想拒绝旧好,以南朝无法答应的条件相要挟。

    契丹国主说:那就换成‘纳’字怎么样?

    富弼说:这同样不行!

    契丹国主:“纳”字于中国,是有过先例的。

    富弼:所谓先例,也就是当年唐高祖向突厥借兵,曾以臣事之,但当时究竟是用“献”字还是用“纳”字,已经无从知晓,后来颉利被太宗擒获,自那以后,中国岂有此礼?!

    面对富弼油盐不进的强硬态度,契丹国主知道再说下去也是无益,只好把富弼凉在一边儿,另外派使臣去向仁宗皇帝施压。富弼担心朝廷会妥协,便派人先向朝廷奏报:契丹想在誓书上用“献”或“纳”字,臣以死相拒,契丹已在气势上屈于下风,朝廷万万不可答应。

    但富弼,还是太高看自己的仁宗天子了,十分担心和与辽国议不成的宋仁宗,急于在短时间内消除辽国的威胁,实在不愿意为了一个字去纠缠,竟然不顾国家尊严,答应用了“纳”字。

    于是,富弼在辽国以死相争之功毁于一旦。

    也就在北方契丹对宋国战争威胁甚嚣尘上的时候,西北,经过长达8个月修整的西夏元昊,开始酝酿着在军事上给宋军再来一次毁灭性打击。现在,摆在元昊面前的情况是:尽管夏军已经取得几次战役的胜利,掌握了战争主动权,宋王朝被迫采取了防守妥协政策,但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大宋帝国在陕西四路的总兵力仍有20万人,一旦宋军展开全力反击,那新生的西夏帝国依然面临亡国危险,也就是说西夏国到现在还没站稳脚跟。

    最快小说阅读 M.bQg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