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月落昼锦堂 > 第四十九章

第四十九章

笔趣阁 www.xbqg8.com,最快更新月落昼锦堂 !

    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在大宋帝国内部,为阻止这场宋、辽之间的战争,同样也有三个人起了作用。一个是帝国宰相吕夷简;另一个就是调任北方重镇定州、并兼三路都部署的老臣王德用,还有一个就是富弼

    吕夷简,这是一个在宋、辽两国已近战争边缘、其所起作用不亚于当年真宗皇帝一代名臣寇准的人。

    读者或许还记得本书在前面提到过:早在仁宗皇帝亲政之初,范仲淹曾经向仁宗皇帝提出一个建议:营建洛阳,以备不时之需。范仲淹的建议,当时就遭到了吕夷简反对,说他是迂阔之举。现在契丹陈兵幽州,对大宋虎视眈眈,帝国朝廷中便又有人提议营建洛阳,并加固京城。这个建议同样又遭到了吕夷简的反对。吕夷简认为,辽人欺软怕硬,如果修营洛阳,不仅灭大宋帝国自己的威风,而且还长辽人的志气。大宋应当将大名提升为帝国的陪都,向契丹显示陛下将要亲征之意,把契丹人南下的念头扼杀于摇篮之中。至于加固京城,那同样是下策,辽人一旦渡过黄河,围困京城,则大宋江山将危在旦夕,这样的情况绝对不允许出现,因此,必须在河北设防!

    宋仁宗采纳了吕夷简的建议,下诏建陪都于大名。

    宋国摆出的这副应战架势,无疑扼制了契丹南下的**。而此时,老将王德用采取的对策,更直截了当让辽国看到了宋国应战的决心:王德用在定州训练士卒,当契丹间谍前来收集宋军情报时,王德用故意举行军事演习,宋军战阵威武、气势严谨,士气高昂,契丹间谍见宋军如此阵容,居然归告说:宋军大有出兵北伐的意图。帝国这种种示契丹以战的策略,最终起到了以战扼战、打消契丹国主兴兵南下的念头。

    至于富弼,一舌力退十万兵的战斗,则是从帝国接到契丹已派使臣来宋的时候开始的。

    为了选择和契丹打交道的使臣人选,宋仁宗真可谓是食不甘味、夜不成眠。朝中众大臣一提要出使辽国,一个个竟都噤若寒蝉,不敢应声。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宰相吕夷简向仁宗皇帝推荐了时任右正言的富弼。

    仁宗皇帝在便殿接见了富弼,而这位年纪比韩琦还要年轻的官员当时的表态,让仁宗皇帝感叹之下,更是怵然动容,富弼对仁宗皇帝说:主忧臣辱,臣不敢爱其死!

    富弼的慨然正气,让仁宗皇帝大感欣慰,宋仁宗几乎没有任何犹豫,下诏任命富弼为辽国接伴使。

    大宋王朝把一幅沉沉的担子,压在了这位日后注定将和韩琦一起执掌朝纲的年青官员身上。

    似乎中国历史上,历代王朝的孤忠耿直、风骨傲然之士,相互之间总是声气相投。在北宋仁宗皇帝这一朝,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一批名士中,最先发现富弼才能的是范仲淹。范仲淹曾向王曾、晏殊推荐富弼的文章,称富弼有王佐之才,后来富弼成为晏殊的女婿,并在此后的北宋政坛上与韩琦一起辅佐英宗。如果说韩琦、范仲淹因为西北戍边,被天下誉为“韩、范”,那么日后韩琦与富弼携手朝政,则又一次赢得了“韩、富”的美誉。

    辽国派来大宋的使臣,是南院宣微使萧特默和翰林学士刘六符。萧、刘二人带来了契丹国索要关南10县的国书:

    ……切缘瓦桥关南是石晋所割,讫至柴氏,兴一旦之狂谋,掠十县之故壤,人神共怒,庙社不延……

    在信中,辽国同时指责太宗皇帝当年北伐师出无名,及宋国和西夏交战没有通知契丹:兼李元昊,于北朝久已称藩,如果罪加合诛,亦宜垂报。又在信中指责宋国备战北方边境,引起了契丹的猜疑和不安,是对契丹国的挑衅等等。最后提出,宋朝若是希望两国能永久相安,双方都不怀疑对方,那就应当把当年石敬塘割给辽国的关南10县还组辽国,如此,两国友好的兄弟之情,则可以子子孙孙,千秋万代。

    这封信对大宋王朝来说,实在是近乎一种讹诈。真不知契丹老宰相张俭,当时怎么就屁股眼儿一热,想出了这么个主意?

    或许张俭是受契丹旷达风俗薰陶太深了,他居然忘记汉民族嘴皮子功夫自古就厉害,中原一地汉民族若用武力征服,或许还有取胜一时的可能,但若想靠动笔杆、磨嘴皮子去征服,那汉民族绝对是一等一硬功夫,从来都是百战百胜,怕过谁来?

    果然,契丹使臣萧特默和富弼第一次交手,就苦逼的败下阵来。萧特默出使宋国,在路上故意悠哉游哉,拖延时间,让在雄州接他的富弼等了又等。萧特默进了宋境,富弼代表仁宗皇帝向他表示慰劳,萧特默想给富弼来个下马威,竟声称脚上长了个鸡眼,只能躺着,不肯跪拜谢恩。

    萧特默的伎俩,富弼当然心知肚明。富弼于是对萧特默提出抗议:上次我出使北国,病卧车中,贵国使臣代皇帝慰劳,我立刻起身还礼。今天我代表大宋皇帝向你慰劳,你竟高卧不起,这是什么礼数?富弼义正辞严,萧特默自感理屈,只好起身,让人搀扶着,跪拜叩谢。富弼高举唇枪舌剑,首次交锋就把辽使斩于马下,打了他个灰头土脸。

    似乎契丹国主早就料到,想从大宋帝国手里取回关南10县,这个要求不会轻易得手,于是在派出使臣后又以武力进行诡诈,于宋仁宗庆历二年四月颁布南征赏罚令,意图通过这种明显的宣示,让宋国边境守军向朝廷告急,达到施加军事压力的目的。

    面对契丹的军事讹诈,色厉内荏的宋仁宗虽然拒绝了契丹索要关南10县的要求,但却同意给契丹增加岁币,或者出嫁公主和亲。宋仁宗又让翰林学士王拱辰撰写国书,对契丹的指责一一进行批驳,而后派富弼带着这封国书出使契丹,去跟契丹国主进行谈判。富弼到达契丹后,把宋仁宗开出的条件一一阐明,要么增加岁币;要么和亲,让契丹在二者中任选其一。

    契丹这次派出陪同富弼的馆伴使是刘六符,于是,一场唇枪舌剑的战斗,便在富弼和刘六符之间再次上演:

    刘六符表示:北朝皇帝不愿意和亲,也不想增加岁币,只要南朝归还关南10县!

    富弼对此强硬表示:这是契丹想撕毁当年澶渊盟约,以此为借口而已,辽国真要如此,那南朝惟有横弋相待!

    刘六符:南朝如此坚执,这对事情的解决有什么好处?

    富弼:北朝无理提出割地,南朝没有立即发兵,而是派使臣来和平谈判,这难道是南朝在坚执吗?

    富弼不光和刘六符争吵不休,在见到契丹国主时,富弼同样抗言相争,理直气壮地责问契丹国主:两朝和平共处近40年,今日你们忽然提出割要关南10县,这是为什么?!

    契丹国主说:是你们南朝违约,塞雁门、增塘水(宋国为抵御辽军,在边界人为挖出水坑)、治城栅、籍民为兵,这又是为什么?辽国群臣竟相要求举兵南下,朕以为不如遣使要回关南故地,要不回来,再出兵也不晚。

    富弼立刻分化瓦解说:北朝与中国通好,皇帝能得到好处而臣下得不到,但是如果两国用兵,则臣下得到好处而皇帝收其祸,因此,劝皇帝用兵的人都是在为自己谋利益,而不是为国家。

    契丹国主:这话怎么说?

    富弼:当年晋高祖(石敬塘)欺天叛君,求北朝相助,晋末帝昏乱,人神共弃,那时候中国狭小积弱,四分五裂,因此北朝军队才能战而胜利。但掠取的金币财物,臣下瓜分贻尽、据为己有,而北朝伤亡的士兵、军马,这个损失却是谁在承担?况今中国疆土万里,精兵万计,北朝用兵,能有必胜的把握吗?

    契丹国主:这到不能肯定。

    富弼:对啊,战争胜负难料,就算北朝最后战胜了,北朝所损失的士兵、战马,是众臣来承当呢?还是皇帝来承当?但如果两国通好,中国每年的岁币尽归皇帝,那群臣有什么利?至于塞雁门,那是防御元昊,至于塘水之事,本在两国通好之前就有,地势低洼,积水增多,这是很自然的事。修整城池,那是城池损坏本就该修,籍民兵,那是自然的更替,这怎么能是违约?!

    最快小说阅读 M.bQg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