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沧海藏龙文集 > 水头儿阿初

水头儿阿初

笔趣阁 www.xbqg8.com,最快更新沧海藏龙文集 !

    “水头儿”是我们中国远洋船舶船员对水手长的昵称,外籍船舶则习惯用英文boatswain的称谓。

    “水头儿”是远洋船舶很不起眼的职位,他不是officer,也不是engineer;他不属于高级船员的行列,也不是我们习惯称谓的所谓干部船员,但他却是身兼工会委员、船舶保安小组成员、伙委会委员、船务会成员,一个身兼多重角色的船舶中坚人物。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无论是一艘新下水刚刚投入营运航次的新船,或是为远洋服役多年的老龄船,只要你是一位行家,只要你一靠近船舷或是一踏上甲板,你便会从上到桅杆、桅房,中到舱盖、主甲板,下到船壳载重线,船舶水线以下的“船风船貌”洞察出“水头儿”的工作绩效。遇上特别细心的内行,甚至能够从甲板那整齐的地脚线描红、斑马线标志、钢丝绳的琵琶头去判别出一位水手长的基本功及其性格来。

    “水头儿”是迎击风浪的水手,是冲锋陷阵的战士,无论船舶遭遇什么样的风险困难,你总会看到他快速反应,如离弦之箭,首先奔赴第一现场的矫健身影。君不见那艘号称不沉的泰坦尼克,濒临覆没的刹那间,与时间抢夺生命、施放救生艇以拯救危难乘客的身影,就是“水头儿”和他整天工作在甲板上的水手伙伴们——天职赋予“水头儿”神圣的使命!所以我说“水头儿”是我们船舶不可忽略的无冕功臣,无论船舶怎样减员“水头儿”这个职务“水头儿”这个位置,却是无论如何必不可少而尤其值得我们关注的重要岗位。

    在我的航海经历中,因工作需要让我有机会结识了众多的“水头儿”每每打开曾经风雨同舟的战友通讯录,那些曾经发生在航行途中的故事,那些“水头儿”们熟悉而鲜活的面孔,便犹如飞溅的浪花,从我的记忆里毫不费力地跳出来,又一次闪闪烁烁,却总也挥之不去,难以忘怀。

    阿初,就是这众多同船水头中的一个。

    认识阿初,是1992年12月初,我和阿初奉命在上海上“f”轮接班担纲首航南非任务。经过漫长的环球航行,已经到达南海的“f”轮,返航途中接到集团总公司命令,要求“f”轮抵达国内后马不停蹄,展期sc(船舶构造安全证书)、se(船舶设备安全证书)、iopp(国际船舶防油污染证书)特别检验,卸货完毕直接开航——首航南非(德班port durban 、伊丽莎白port elizaberth )。

    军令如山倒!任务来得特别紧急,这使原先准备在国内航修的“f”轮措手不及。既然是首航,那幺,除了保证沿途挂靠港口的装卸、绑扎、解扎集装箱以及正常的工作之外,还必须克服冬季航行的困难,完成甲板大面积的除锈、保养、油漆,以保证一个全新的cosco形象,去安全、正点抵达目的港德班。

    如今回忆起十几年前那难忘的九十二个昼夜“f”轮的全体船员,为了实现船务会“争分夺秒,确保首航,决不因为我而耽误一分钟船期!”的口号,所投入的精力,所展示的那种旺盛的团队精神、战斗力,是那样地刻骨铭心。

    1992年12月23日“f”轮按照中远航务周刊发布的班轮周期动态,如期离开上海开航。八百三十海里大约两天半的路程“f”轮按照预期的eta(预计抵达时间)准备在香港加载,并捎带数十箱中远提单、备品、礼品,做短暂停留然后续航新加坡。

    csoco挂靠香港的非洲班轮,按照香港海事局的要求,通常都要在香港西抗台锚地进行锚链系带浮筒作业,而锚链系带浮筒的作业,则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甲板作业,事先需要做较多的精心准备,即将第一节锚链拆卸下来,然后连同六吨左右的锚固定在甲板,最后,将第二节锚链松至水面,用系带浮筒的特制卸扣连接浮筒。这种系带方式可以避免船舶遭遇强流形成的走锚,或万不得已时抵御突如其来的风暴,从而保证船舶停靠港口期间的安全。

    阿初是经验老道的水头,干这档子活堪称轻车熟路。习惯于使用左锚的我,下令阿初用三个小时备妥左锚链。阿初也是一个细心的人,考虑到国内刚刚接班,对上一班人马使用锚链的状况不十分清楚,故提前半个小时开始了准备。

    “f”轮按照正常的速度靠近香港青州引水站,傍晚时分,水头阿初他们已经将左锚用两寸半钢丝绳固定停当,第一节锚链也已经用锚机规律地排列盘好在甲板,但等拆开连接卸扣,就可直接将锚链松至水面。偏不凑巧,老天突然间下起了倾盆大雨,这使四无遮拦、露天作业的阿初他们增加了极大难度。二十五磅的大锤抡了一个来小时,瓢泼大雨浇透了水手们的全身,让人分不清哪是汗水,哪是雨水,可插销就是打不开。心急火燎的阿初拿来喷灯,用火烤,用锤砸,均无济于事

    怎么办?我在驾驶台已经指挥“f”轮缓速航行,vhf甚高频无线电话中已经传来引水员半个小时后登轮的通知。

    “阿初,我已经要求大管轮前来增援你们,请你派人到后甲板将乙炔、氧气瓶扛到船头去!”改变引水登轮计划,无疑会额外增加港口使费,况且也会耽搁船期。重新更换右锚也因为引水登轮迫在眉睫而没有任何的余地。唯一的办法是烧焊、切割并用,实在不行先将连接卸扣切割开来,首先保证正常上引水挂靠港口。

    漆黑的夜幕,风雨交加,阿初他们扛着一百多公斤重的钢瓶,从“f”轮生活区d甲板穿越一百五十米距离的主甲板,将钢瓶搬运到“f”轮艏楼

    青州引水站到了!水头阿初在对讲机中向我报告:连接卸扣成功拿下!我如释重负,我的心中涌起一阵感动。

    1993年1月20日格林威治时间二十时三十分“f”轮历时二十八天,按集团总公司的班轮计划,如期抵达南非德班。站在驾驶台,望着以阿初为代表的六名水手,还有木匠等甲板部战友夜以继日,辛勤劳动的战果——甲板油漆光亮,舱口围除锈出白全油壳灰,我不忍心再让阿初他们挑灯夜战,连夜挂满旗,等候次日凌晨进港。

    大副得知了公司要求挂满旗进港的指令,急忙组织全体驾驶员,将所有的信号旗、数字旗用马尼拉棕绳连接好,而最后的任务,还是落在了阿初的身上。

    子夜二十三点三十分,从“f”轮三十七米高的no。3舱大桅顶,直至“f”轮的船艏,船艉,猎猎飘扬着cosco集团公司旗、五彩缤纷的信号旗、南非国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次日清晨,满载中远人情怀与友谊的"f"轮,缓缓靠进了德班港三号泊位,热心的记者拍摄下“f”轮靓丽的身影。可有谁知,在这靓丽身影的背后,凝聚着像水头阿初这样一些无名英雄的多少汗水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惊悉:水头阿初于三年前在一次甲板作业中,为挽救失手的见习生因公殉职。得知老战友不幸去世的噩耗,我的心为之震颤,为之扼腕!这样一个五十有三,家住江苏陶瓷故乡——宜兴,撇下一个爱女和一位贤良海嫂的壮年汉子,这样一位曾经在军旅呆过六年,而后又在中远默默无闻地工作了二十六年的老兵,一个朴实无华、任劳任怨,年年被评为公司先进生产者,先进共产党员的“水头儿”就这样倒在了他的岗位,这样的好同志,这样痴心远洋的战友,难道不可以为他树立一块墓碑?

    作为阿初的朋友,作为曾经接受老战友宜兴紫砂茶壶馈赠的老战友,在今天,我不能不睹物思人,触景生情,用此文来悼念战友:安息吧,阿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