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川水芙蓉文集 > 我喜欢你的帽子

我喜欢你的帽子

笔趣阁 www.xbqg8.com,最快更新川水芙蓉文集 !

    菡子喜欢洛杉矶的夏天,却非常惧怕它的夏天里,那过于炽热的阳光。菡子是在成都平原长大的,从小在光线暗淡的天空下生活,皮肤被娇生惯养得经不起半点日晒雨淋。一淋雨就酸痛,一晒太阳就过敏。洛衫矶夏天雨水少但阳光烈。活泼好动、喜欢东游西逛,害怕太阳却热爱阳光下美景的她,一不小心就吃尽了苦头。即使在有空调的汽车里,即使在清早和傍晚出门,太阳的威力也烫得人几乎要脱皮。无奈之余,她只有随身携带一把伞或一顶草帽。因为打伞太麻烦,她戴草帽的时候居多。

    在洛杉矶的第一个夏天,同班的美国同学因为菡子爱带一顶红彤彤的草帽去上课,都亲切地叫她“小红帽”那顶帽子是房东太太阿云送给她的一件台湾手工艺品。造型大方,做工考究,质地精良,水红色的帽面配上鹅黄色的流苏,线条优美,流畅而飘逸,颇有艺术韵味。

    到校的第一天,菡子戴着她的红草帽去各处办手续。一路上,阳光明媚,花香怡人。她哼着歌走在校园的林荫道上,心情格外的好。第一次在美国的大学里漫步,菡子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她边走边看,四周的建筑、花草、树木、人流都成了她观赏的对象。真是风景这边独好啊,心中正在感叹,却不知道,她自己已经无意中成了他人----那些老美们眼中的一道风景了。

    吸引他们眼球的,就是她那顶漂亮的红帽子。

    出了车门,戴上草帽,走上林荫道,不过几分钟,迎面碰到一个高高大大的白小伙,笑嘻嘻地对菡子打招呼,hai!她也回敬他一声,hai!话音刚落,他又接上一句,i like your hat!it’beautiful!----我喜欢你的帽子,好漂亮!然后向她的帽子行了一个惊奇的注目礼,冲她点点头,再与她相向而去。菡子楞了一楞,理理帽子的流苏,有点莫名其妙。她继续走路,看风景。没走几步,又是一声hai!还没等她以hai回应,一个感叹句跳进耳朵: so good!i like your hat! 好棒啊!我喜欢你的帽子!一个胖乎乎的白姑娘对她绽开一朵笑容,看着她帽子的目光充满了赞赏。这一次,菡子回过神来了,也回赠她一个微笑,thank you!就这样,她边走边向那些赞叹她帽子的人说谢谢。几乎每三个与她对面经过的人中,就有两个对她的帽子表示关注。她对他们的赞美喜滋滋地照单全收,好像他们表扬的不是帽子而是她本人。

    “i like your hat!”“thank you!”两句简单的对白,在加州校园的林荫道上,在洛杉矶的蓝天白云下,阳光清风里,一个来自东半球异国的女孩,和西半球他乡的陌生人,像老熟人一样,亲切而友好地打着招呼----几年了,菡子的脑海中还清晰地记得那一幕特别的场景,朴素动人,而那两句寻常的美语,也成了她在美国充满戏剧色彩的经历中,记忆最深的台词。

    菡子不止一次向朋友们说起此事。每一次,她都毫不掩饰内心的惊讶。陌生人之间,如此直截了当地表达和释放内心的真情实感,在她看来,实在是一件希奇的事情。想想看,如果是在我们中国,假设有人这样向一个陌生的过路人说,嗨,你的帽子真漂亮,我喜欢你的帽子。我们不说他是神经病才怪呢。

    在美国,除了被陌生人称赞帽子,菡子还受到过许多类似的礼遇。下面略述一二。

    比如,菡子不戴帽子的时候,就会遇到表扬她头发的人-----确切地说,是表扬她那条又长又粗的大辫子。从上大学起,她就一直留长直发,最喜欢扎辫子。她的发质很好,乌黑发亮,女友们都很羡慕,即使她扎辫子腻了,想换个花样儿了,她们也坚决反对,严厉禁止她对它施以剪、烫、染一类的“野蛮暴力行为”说那是破坏风景。菡子没有想到的是,她的头发被她们环境保护的结果,是到遥远的西海岸来,成为蓝眼睛们的一道风景。“好长的辫子!好漂亮!我喜欢!”当菡子第一次听到这样的问候语时,虽然已经有了被表扬帽子的经验,她还是吃了一惊,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忘了道一声“谢谢”

    除此之外,菡子护照上的照片,也受到老美们的一致称赞。第一次,她去一家银行取款,她把护照交给一位胖胖的办事员,她接过来看了看,一脸惊奇的样子。接着,她把护照递给其它的办事员,一个、两个、三个护照在他们手中传来传去,搞得菡子一头雾水。正纳闷的时候,一个风度翩翩的男人走过来,把护照和一张填表递给她,笑眯眯地说,小姐,你的照片好漂亮啊!另一位气质不俗的女人在旁边接下去道,是啊,我们都喜欢,照得好可爱呀,简直像个baby(婴儿、宝贝)。然后向菡子伸出手:我是该分行的经理,我叫mary,欢迎你这么漂亮的中国姑娘来我们银行存款。我们将对你提供最好的服务。菡子和女经理握了握手,连连说谢谢,心里直乐直嘀咕:老美可太有趣了,这么大惊小怪,什么叫可爱得像个baby?是像婴儿还是像宝贝啊?

    还有一次,在洛杉矶机场,菡子要去外州,给朋友带了一大箱东西,托运行李的时候超重了。她正担心要被罚款,一个负责人模样的老美走过来,看了看她的护照,叫道:好可爱,我喜欢这张照片!他指着照片,向菡子友好地一笑。得知她的行李超重了,说,没关系,我再给你找一个小箱子,把东西腾出来就行了,这样就可以不罚款了。菡子一听,乐了。原来,美国人也有“徇情枉法”的时候啊。

    除了菡子的帽子、照片,她本人被老美一见面就表扬的时候也不少,她很快就见惯不惊了。让她感到惊讶的是这样两件事。

    一位朋友介绍菡子认识了一个白人青年雕塑家,她和他第一次约会在一家酒吧,他们各自都带上了自己的作品集(拍成照片的),以便更好地切磋技艺。他们一边喝酒(我不会喝酒,只喝饮料),一边聊天。他们谈艺术谈得很投机,聊到高兴之处,便拿出各自的作品交换着欣赏起来。看着看着,她突然发现我们身边围上了不少人,有客人,还有酒吧的招待员和经理,他们都凑过来看他们手中的影集-----菡子和雕塑家的作品,嘴里不住地赞叹。“wonderful!wonderful!”(真精彩!)周围的气氛一时显得很热烈。他们干脆把影集拿给他们,让他们自己翻看个够。雕塑家高兴得眉开眼笑,说,来,为了大家的热情,我们干一杯吧!说着替菡子要了一杯红葡萄酒,一向不喝酒的菡子,也被当时的氛围所感染,端起了酒杯。“cheers!”(干杯!)旁边看照片的人和他们一起,异口同声道。

    还有一次,菡子到一个华人教会做礼拜。中午就餐的时候,和菡子坐在一起聊天的中国人。大家不知道怎么就聊到对菡子形象的评介上了,有的说她具有东方美,有的说她长得像欧洲人,有的干脆说她是中西合璧,猜她是不是混血儿。还有一个煞有介事,无不夸张地说,我上个星期第一次看见你,还以为你是从台湾来的电影明星呢。我向牧师打听你,才知道你是从大陆来的。这几年,你们大陆来的女孩子真是越来越漂亮,越来越洋气了。一席话,说得菡子都不好意思,不知道要替大陆的女孩子道几声谢谢才好了。

    一位青年华裔音乐家朋友和菡子第三次见面时,说,你很漂亮啊,我前两次看见你就注意你了,很想多看你两眼的,无奈是公众场合,不好意思啊。菡子笑了,说,你这么讲,我才不好意思了呢。对了,我想问一问,老美怎么都是“见面熟”啊,而且都那么爱夸张,动不动就表扬人,真叫人难为情。音乐家哈哈笑了,这不是夸张,这叫多情。知道吗?美国人都是多情种。

    多情?!菡子细细琢磨了一番,觉得此言不差。老美这种“见面熟”的热乎劲儿,也许真的只能用“多情”两个字来解释吧。他们这是热爱生活,是对生活的多情。想想看,一个人如果不热爱生活,他(她)会对生活中的人、事、物报以如此细致的关注吗?只有一个对生活充满热情的人,才会被生活中看似平凡却充满生机的一切所吸引所震动。而能够在一个陌生人身上发现美好,并自然而然地向他(她)表达出内心的真实感受,正是生命审美能力的彰显和体现。这种生命是健康的,open的,开放性的,它的各种感官都是苏醒的,敏感的,灵动的,它对外界的一切反应敏锐,尤其是对美好的事物;它不但能及时发现美,还能毫不吝惜地予以喝彩、赞赏,这种赞赏美的行为本身,就是一件无比美好无比动人的事,它使自身的审美活动也成为了美的一部分。一个人的生命之所以能对美好的事物产生共鸣,首先是源于他(她)对生命本身的一种情怀,一份爱恋。因为热爱,所以美丽;因为美丽,所以动人。一个能让人生命的审美能力自由生长的环境、社会,必然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温情和盼望。这正是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社会,充满生命力创造力的原因之一吧。

    也许,罗丹那句关于美的名言-----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应该这样说吧:

    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