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把酒临风文集 > 心烛四

心烛四

笔趣阁 www.xbqg8.com,最快更新把酒临风文集 !

    华春燕几十天来,眼前生疏面孔的不断变换,她不可能知道亲生父母的生死诀别,也不知道养父心中的酸甜苦辣,更不知道在同一片蓝天下,自己为什么不能给别的孩子一样,去享受阳光,雨露,去享受最本能的父母之爱。她哭也哭了,笑也笑了。哭为谁哭,笑为谁笑,也许谁也说不清楚。仅仅几十天的时间,她的命运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她随妈妈千辛万苦从北京到新疆,见到在监狱改造的爸爸,又跟养父从新疆万里奔波来到河南新乡。她从劳改犯的女儿几经周折变成了铁路工人的姑娘。

    那年冬天黄河以北连续几十天的大雪,房屋都被大雪埋了一半,一排排低矮的身披厚雪的小屋几乎找不到它们昔日的影子,只有看到那缕缕炊烟,才知道这里有活的生命。

    童义赞住在铁路边一排简陋平房的最东头,一间不足16平米的小屋里,门的左边墙角垒一个火炉,靠墙一横一竖两个小木板床,下面铺的麦草,床上各有一条补了几十块补丁的旧棉被。一个小小的擀面板竖在床头边。童义赞一家七口的全部家当一目了然。小春燕的到来,给他们家真的带来不小的困惑。首先要解决的是夜里睡觉的地方,三个大哥哥挤在一个床上,母亲和最小的哥哥姐姐挤一床。这个家里实在找不到这个孩子的栖身之地,实在找不到一条御寒的棉被。

    小屋七窟窿八透气的墙壁,无孔不入的贼雪堆满墙角。整个小屋其实就在一个天然的大冰箱里。

    由于家庭困难才16岁的大哥就到造纸厂做工,还是他想出个妙计,到厂里找了一个大纸箱,里面装些碎纸靠近火炉边,这就是小春燕从一岁到四岁寒冷冬夜里的栖身的小窝。

    最让她幸运的是每到小春燕蜷伏在纸箱里,难以忍受寒冷的时候,家里的那个小猫咪,总是“喵喵”地依附在她的身边,给她“呜呜呜呜”地唱孩子听不懂歌谣。

    两个不同类的小生命相依相陪,相互享受着温暖和幸福,她们在一起没有孤独和凄凉,有一种心的愉悦和生命的和谐。这种极其短暂的美好是她幼时最奢侈的享受。

    夏天没了寒冷,可日子更不好过,小春燕被蚊子、虱子和跳蚤叮咬得体无完肤。抓挠的伤痕累累,加上无钱医治,脓疮长满全身。好心的大哥从厂卫生所要来紫药水和红药水给她涂抹伤口,再加上浑身煤灰的黑色,她全身几乎被红的、紫的、灰的、黑的所覆盖。大哥苦中作乐的说:“看来我们家有两只小花猫啦!”

    春燕的养母是个善良、淳朴、勤劳的中国传统女性。她因孩子多拉了后腿,被铁路工厂辞退了。为了每月25块的收入,又到一个街道小厂上班。一个加工棉鞋的街道小厂,中午要在工厂吃一顿饭,每天早上不见太阳出去,晚上披着星星回家。在那还不到200平米的潮湿阴暗厂房里,几十台机器排列一起,满屋棉絮的浓雾如同漫漫的雪花在母亲们之间纷纷扬扬的飘荡。那大口罩上被鼻孔和口呼吸湿的地方沾满灰色的棉絮,形成三个实心的圆,头上没了黑发,眼睫毛粘满了就揉一揉,眼睛周围都是灰褐色的粗粗细细的条条。繁重的劳动,恶劣的环境,叫你不麻木也得麻木,她每天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孩子们大都东倒西斜的睡着了,有时候累她的进家往孩子跟前一坐就站不起来。一个星期仅仅一天能和孩子在一起,自己本来就高高低低五个孩子,最小的一个女儿还成年有病,她也不能给孩子多一点母爱。生活在那个环境孩子都要惊人的早熟,学会走路就要动物们一样,要学会自理和生存。

    孩子们的衣服总是老大穿了老二穿,接着老三老四往下传,等临春燕的时候,衣服绝对找不到一片原来的痕迹,全都是无数破破烂烂的不规则的补丁拼凑的了。

    平日里,大哥和妈妈上班,三个哥哥上学,小春燕只能和比她大三岁的姐姐在院子里玩耍,饿了就啃几口母亲给留下的半个窝头,渴了就喝上几口凉水。可还有一种比饥饿更可怕的东西,那就是恐惧,对她幼小的心灵伤害最深的是:由于她衣衫褴褛、满身脓疮,常常遭到淘气孩子的歧视和打骂,幼稚的孩子谁不想找个伙伴一起玩耍,可春燕一到他们身边,不是集体围攻,就是用石子砸,棍子打,一次他们竟然用棍子把春燕的眼皮打得鲜血直流,至今眼上还留有大大的伤疤。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春燕从四岁起,就和姐姐一块去郊区割草。在那震耳欲聋的车站寻找碎煤,有一次不小心被喷着热浪的机车冲湿了衣服,烫伤了皮肤。

    更严酷的生命考验还是1960年以后的三年中,那正是我国三年自然灾难的困难时期,全体中国人民一起陷入饥饿的深渊。

    华春燕怎么也不会明白,她小小的生命也不偏不倚地赶上这个时代。

    每到大伙开饭时,哥哥们一起去领按人头标准分发的稀菜汤,饥饿的孩子不到家都抢的差不多了。有时候连一口也送不到她的嘴里。她眼巴巴地看看这个看看那个,无奈地坐到那可以取暖的火炉边。

    共产主义的大锅饭是越来越稀,最后连稀的也没有了。家里有时几天不开锅,母亲哥哥们用树叶树皮充饥。

    历史上曾有过蝗灾,蝗虫所到之处草木无叶庄稼无苗,可当时的饿红了眼的饥民,除了完成蝗虫所能做到的事情,还挖草根、剥树皮,天上的鸟,地下的鼠、河里的杂草,谷糠等都作为充饥的食物。

    眼看春燕他们要活不下去。幸好童义赞的修路工程队开到信阳段,那时不管怎么困难,国家要修建铁路,工人生活也有最低的保障。

    童义赞最担心华春燕给饿死,辜负监狱党的信任,对不起华光迟的重托。他知道春燕是他唯一的希望精神寄托,当时信阳那里米虽然贵点,他给队里弟兄们省吃俭用加上自己的工钱,每二个星期可以给孩子送回十几斤大米。

    那个星期六的下午,天上飘着雪花,冷风吹得她牙齿嗒嗒作响。她本能地把自己缩成一团,袖着两只冻得发红的小手,才满三岁的小春燕早早就站在站台上,眼巴巴地看着那个每每有爸爸出现的出站口。

    “燕子,爸爸回来了!”

    她急忙飞快跑过去,冻麻的双脚不听使唤,啪的一声摔倒在地上,童义赞一个箭步上前,把孩子抱在怀里,把冰凉的小手放到自己的脖子里。他看到燕子破烂的衣服几处都没了棉絮,手脸脏的没有一片肉色,很久很久瘦小的身体还在怀里发抖,他心痛地对着孩子的脸不停地哈着热气。

    然后掏出两个带着体温的鸡蛋:“燕子,快吃!”他把鸡蛋剥了,放到女儿嘴里。孩子饿极了,急急咬了一口,噎的半天没缓过气来。

    “慢点!这个你藏起来,千万别让哥哥们知道,等到爸爸不在时,实在饿的极了再吃,燕子可要听话,不然你会饿死的,懂吗?”童义赞附在女儿耳边,交代一遍又一遍。

    小春燕咧嘴喜笑地看着爸爸,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就这样小春燕奇迹般地熬过了那个寒冬。到62年的春天,童义赞他们的工程队被调到郑州修黄河大桥,童义赞怕把女儿饿死,就把燕子带到黄河大桥工地上,这里好多工人都是童义赞一起在新疆修路时的铁哥们,孩子的身世都是知道的,全国饿死的饥民随地可见,好多村子的人死的死了,逃的逃了早就没了人烟,因为童义赞在工程队特殊威信才能把孩子带到工地上。这是他和许多工人的请求,经工程队长的批准,当时春燕才得以在国家最大工程的工地上生活半年之多。那是她童年最美好,最幸福,最辉煌的日子。

    大自然不因为饥荒而不再美丽,春天的黄河边,温馨的春风吹拂着饥饿疲惫,绝望的人们,照样也感觉暖洋洋的。野草照样是嫩嫩的、绿绿的、软软的,野花照样向大自然尽情地卖弄她美丽的风情。碧空中飘浮的朵朵白云,在和煦的阳光里翩然起舞把蔚蓝的天空擦拭得明明亮亮。

    春燕和爸爸一起来到黄河大桥工地。住进铁路岸边工人的帐篷里。黄河宽广的河面、滚滚的波滔给她带来神秘的快乐。邙山坡、大堤上千奇百怪的野花小草使春燕有了明媚的笑脸。她高兴的吃上铺路工人吃的白白“杠子馍”还吃上用大肉炖粉条、豆腐、白菜的大锅菜!这是她一生中最难忘、最开心、最美好的吃的享受!

    在这些日子里小春燕一下子长大了许多,她主动跑到伙房帮助大师傅洗菜、和煤、刷碗、扫地,有时还帮助工程队里放羊、割草。工程队的叔叔伯伯们,没有一个不喜爱她,她给那些每天从事繁重劳动的工人师傅们也带来了许多欢乐和愉悦。

    “来!叔叔给我们的小燕子拍张照片。”她戴着爸爸大大的印有红红路徽的柳条帽站立在邙山头,她高兴的似乎看到天地万物都对她绽开笑脸,听到黄河水在给她热烈地鼓掌。树上的鸟儿唧唧喳喳给她歌唱。

    “燕子,叔叔给你捉的青蛙,还有鱼虾拿去叫爷爷给你烧熟了吃。”

    “燕子,叔叔给你买件花衣服,穿上看看漂亮不?”

    “燕子,来叔叔给你讲个故事。”工人们不仅仅是看着童义赞的面子,而是一种本能的恻隐之心,他们都想为这个苦孩子做点什么。在劳动休息的时候,小春燕可以幸福地坐在叔叔们的肩上“咯咯”笑个不停;可以睡在爸爸怀里,看着天上的星星,听大个子叔叔讲“牛郎织女”的故事;可以听黄河波涛和叔叔们劳动号子的“交响乐”;可以到黄河岸边采摘野花野草;可以在河滩上自由的玩耍;可以尽情享受大自然给人类带来的一切美好。

    就从那时起小春燕的自强、自立、自信的苗苗在那颗幼小的心中潜滋暗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