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年华之子 > 第21章

第21章

作者:上尉铲屎官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笔趣阁 www.xbqg8.com,最快更新年华之子 !

    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第二天一早,王学宁上班,王琪薇上学,江之永回家。

    为了奖励自己达到了进城争取到贷款机会的目的,江之永花了一块钱拦了一辆三蹦子坐到西客站,然后坐车回家。

    回到家中,江之永把一袋子吃的交给奶奶。因为他临时进城,王学宁没时间提前给大姐买东西,就把王琪薇二舅寄给她的零食剥削了一大半进贡给大姐,比如泰国的芒果片,台湾的凤梨酥,rb的各式巧克力和软糖。

    江之永不爱吃,江之远抢着吃,奶奶也只稍稍尝了个稀奇儿,剩下的都藏起来留给她小孙娃子吃。

    中饭还有剩下的一条胖头鲢子做主打菜,晚饭就已经恢复了家里的日常标准,因为两个孙娃子都在家,稍微丰盛了一些,做了五个菜六个花式。一个常年上桌经久不坏的青椒炒大头菜,大头菜消耗得慢,青椒吃得快,几乎隔顿就要加青椒重炒一下,也只有王琪薇把它当宝贝;一个清炒红薯尖儿,那是奶奶下午给村头自留地里的红薯翻了秧;一个茄子弄了两盘,因为江之远爱吃油煎的茄块儿,所以青椒炒一个茄条儿,再煎一个茄块儿;一个红辣椒熬冬瓜,这个菜是用跟脸盆一般大小的厚陶瓷盆盛的,管够,爷爷的最爱之一;最后还有一个拌凉粉,昨晚江之远偷懒,幼蝉捉得少,油炸知了猴早上就吃光了,奶奶只好在傍晚“豆腐豆皮儿凉粉哟”的叫卖声里端了两块给爷爷做下酒菜,这个菜是爷爷做的,凉粉切成小麻将块儿,少许盐和麻油之外,加足蒜蓉、酱油、辣椒油和醋,早年的晋中**生涯,让他吃醋成了奶奶嘴里“喝水似的”,所以他会抢着调这个拌凉粉,好起劲儿加醋,他每次赶集,别的会忘,一定不会忘记带两瓶儿晋中老陈醋回来。

    江之永虽然更爱吃素,那也得是荤菜中的素,有了荤气,葱姜蒜都好吃,可是家里除了逢年过节和待客,基本上是不会赶集买肉吃的。家里母鸡下了蛋,也难得吃上一顿,都要攒多了换个零用钱。村里绝大部分人家都这样,自己家里比平均水平还强一点儿,还有一些人家日子过得更差。

    看着弟弟吃煎茄块儿、奶奶吃熬冬瓜、爷爷吃凉粉佐酒全没有不满足的样子,江之永幸福又难过,父母在长山开荒种田还吃不到这么好呢。

    真得“改善人民生活”呵,江之永舀一大勺子冬瓜加汤,喝一口,然后问爷爷:“爷,田里的早苞谷抽穗没?”

    江汉广用勺子舀凉粉,吃一口凉粉,喝一口酒,才慢悠悠道:“五月初五左右开始抽的穗,六月初十左右差不多就能吃嫩苞谷了。”

    老一辈的人习惯说农历,今年公历正好比农历迟三十天,六月初十就是公历七月十日。

    “我可等不及。”

    “等不及也要等,现在倒是有粒儿,十成不到三成,又瘪得很,没啥吃头儿。”

    见爷爷误会了自己的意思,江之永也不解释,三分之一有粒儿,已经足够了。

    江之永又问爷爷:“爷,往年一亩田的苞谷能净落多少钱?”

    “净落多少钱?碰上年成不好就亏本。”

    “那年成好呢?”

    “年成好也落不到几个钱。一亩田早苞谷产量顶天1100斤,这几年收购价最多不超过三毛,都按高了算,一亩田毛收入三百三十块。人工不值钱,刨掉种子化肥农药,再摊上地皮税和三提五统啥的,能落个一两百就多谢天老爷喽。”江汉广也没啥不满,早已习惯了,“好歹还有一季可以种别的庄稼。”

    “那一亩田苞谷估计能长多少株苞谷秆儿?”

    “成苗了估计三千五百上下。”江汉广忽然反应过来,“你打听这个干啥?这可不是你操心的事儿。爷爷奶奶一辈子种田的命,你爹妈估计也是这个命,你和之远可要好好读书考大学。别学我,当年你太爷田多,年年请先生教我们老哥仨念私塾,我念了几年就学了个三百千。”

    “大学要考,可也不能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呐,不然走出去要被人笑话。”江之永说这句话有点儿惭愧,自己还真是有点儿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从小到大,他基本上没有正式帮家里做过农活,田倒是下过,可是最多打打下手,比如农忙时摘花生、揪棉花,其它的也就扬过几下木掀、抡过几下连枷,倒忙帮了不少。自小学一年级起,他年年考第一,全村都知道,村里人看到他下田,不止要打趣他父母,回家还要找由头打自家小孩。

    王学英对大孙娃子的读书成绩向来自豪,连带对小孙娃子也颇为期许:“不爱学习又不爱劳动的娃娃,走出去才被人笑话。”

    江之远注意到奶奶的目光,连忙表决心:“我上学后肯定爱学习,年年也考第一!”

    吃过晚饭,江之永让江之远先去捉嫩知了,自己陪着爷爷奶奶看电视,继续之前的话题:“七月间掰苞谷,我爹跟我妈回来不?”江之永说的也是农历,新津的早苞谷一般在农历七月底收获,之后差不多接着收获早花生。

    “隔壁孙木梓前天从长山回来,我让他给你爹妈带口信了,掰苞谷不用回来,起早花生也不用回来。早花生也才四五亩田,沙土地的花生好起,又不用抢收,我跟你爷最多起两三天。长山十几亩开荒田里的花生才不好起,到时候要让你两个姑妈两个姑爹都去帮忙才行。两亩田的苞谷,我跟你爷一天就掰完了。活少又不重,跑来跑去不累得慌。”对于农活,再多再重,王学英都云淡风轻。

    “两亩田苞谷,能卖到六百块不?”

    江汉广哈哈大笑:“五百多块是有的。”

    “那要是有人出一亩田一千五,也不要你俩出力掰,田里的苞谷全给他,只要苞谷不要秆儿,乐意不?”

    王学英看电视头也不回,笑呵呵的并不当真:“有这好的事儿,傻子才不乐意。”

    “头发长见识短,天上掉钱会砸到你?”

    “你这个老不死的!是个人总有走好运的时候。四队那谁去城里赶集,两块钱买了一张奖券不还刮了个津门大发,当场就四万块钱卖了出去。”

    “那你就指望有人出三千块买你的两亩田苞谷,我做主拿给你一千块去城里刮奖,看你能不能中一袋子洗衣粉回来。”

    “你这个老砍头的!你给我一千块,信不信我至少中个21寸的大彩电回来!”家里的电视是14寸的熊猫彩电,还是八姨奶奶帮忙买的,送过来的时候说金陵有熟人,只花了五百块,除了两个小的全家谁都不信,可八姨奶奶多一分钱都不肯要。

    “你别我给你一千块,你再从腰包里掏私房钱补上,买一个回来说是中奖中的。”

    “你个老不死老砍头的!你硬气你给我一千块啊。我也中个津门大发回来,这个我总不能掏私房钱补上吧?”

    王学英有私房钱新津村全三队都知道的,人家有在外地当大官的堂叔,在县城银行上班的堂妹也时常来看她。江汉广当然也知道,但他不清楚王学英到底有多少私房钱,不过不相信王学英能有几万块私房钱贴补出来买车。有时他喝酒喝到耳热眼花,就会当着王学英的面给江之永和江之远兄弟俩传授人生经验:“盘古活了八百八,从不跟妻子讲实话。盘古八百八十岁那年又娶了个老婆,忍不住跟老婆说了实话,结果就被阎王爷勾去了。”这话被王学英听多了,能打听得出王学英的私房钱数目才怪。

    私房钱江汉广自己也是有的,但绝对不会超过一百块,肯定拿不出一千块来,也不相信真有人出三千块买他两亩田的苞谷,便有点儿英雄气短。

    江之永见要熄火,连忙鼓一把劲儿:“爷,你就跟奶奶争这口气!我保证给你找出人来三千块买你两亩田早苞谷。”

    江汉广便觍着脸跟王学英打赌:“好,等三千块拿到手,我就做主给你一千块,看你能走啥狗屎运!”

    王学英也巴不得有人出三千块钱买走两亩田的苞谷,想都不想:“行!”

    旁边江之永一乐,他可以开始自己的计划了。

    最快小说阅读 M.bQg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