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月落昼锦堂 > 第三十四章

第三十四章

笔趣阁 www.xbqg8.com,最快更新月落昼锦堂 !

    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大宋帝国的仁宗皇帝,是在焦燥和沮丧中迎来康定元年春天的。这要是在往年,悠闲自在的仁宗皇帝早就和嫔妃们在御园中赏春饮筵、赋诗作词了,但是现在,这位承业的皇帝却要为西北的战事日夜操心:中书和枢密院这班庸才,至今也拿不出一套平叛方案;前线的仗打的又是如此窝囊;虽然有堪当大任的韩琦和老臣夏竦在前方筹划,而且韩琦又向他举荐了范仲淹,但是,该怎样使用范仲淹这个人,仁宗皇帝却一时拿不定主意。

    此时的仁宗皇帝还有一个更大的担心:那就是西北战场的失利,会不会让北方契丹对帝国萌生轻视之心,从而再起觊觎中原之意?西夏和契丹可是连姻关系,可见元昊这小子早就布下了这步棋,万一北方契丹再生二心,那帝国势必将陷入两面作战的不利境地。应当早点在北方布防,大宋帝国可千万不能再蹈西北仓促备战复辄了。

    仁宗皇帝不知已经有过多少次焦虑不安的长夜了,他很想找个人商量对策,但中央内阁几位大臣,谁都不是能为他分忧的料,哪象权谋机变、遇事沉着、办法层出不穷的老宰相吕夷简?仁宗皇帝,自西北战事以来,已经不止一次想过让吕夷简重回相位了。

    想起吕夷简,宋仁宗自然又想起韩琦举荐的范仲淹。吕、范二人,为什么总是针尖对麦芒,大眼儿瞪小眼儿的弄不到一块儿呢?韩琦无疑足可倚重,但……韩琦推荐的范仲淹呢?

    范仲淹,范仲淹……

    自韩琦任陕西安抚使以来,仁宗皇帝第一次对韩琦的请求犹豫不决、思来想去。

    宋仁宗,没有让范雍留任延州。但也没有如韩琦所请,调知越州的范仲淹接替范雍。宋仁宗想就西北军事博采一下众意,看看能否找到一个合适的对策。

    康定元年三月,仁宗皇帝下了一封手诏给两府大员,及往日执政的旧臣,让他们各自条陈西北攻守之策,同时又下诏给韩琦,让他先修膳边塞要地的城寨栅塞,以抗西夏之兵,至于其余的城栅,则可逐渐加以修膳,以免影响到当地的春耕生产。至于防备北方契丹的重任,仁宗皇帝则委派给了韩琦的姐夫、宫苑使、时任贝州知府的高志宁,命高志宁出任河北诸州军安抚使、兼两路营田使。

    评心而论,高志宁应当是帝国最为杰出的军事将领之一,前面说过,韩琦的军事思想,可能在许多方面都受高志宁和另一位对帝国边疆心存警惕的石延年的影响。早在元昊称帝建国之时,当时知隰州的高志宁就已经料定,宋、夏之间终将有一场不可避免的战争,为此,高志宁连续向仁宗皇帝递了十数道奏章,请求仁宗乘西夏军事部署尚未就绪,尽快选派精兵良将,先发制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分道直趋西夏境内,直逼元昊巢穴。

    高志宁这个建议,和西北前线刘平的主张也是惊人一致,也跟韩琦后来的攻策同样一致。然而,高志宁得到的朝廷回复,却是调他再知贝州。为此,帝国的仁宗皇帝对当初这样安排高志宁,已经不止一次地大吃后悔药了。

    宋军三川口失利后,仁宗皇帝想起高志宁当初的建议,立即火速召高志宁进京,这样有军事谋略的将材,帝国必须得用。然而,仁宗皇帝委派高志宁出任河北诸州军安抚使的任命,却遭到了某些人的反对,这些人以“设安抚使,会让契丹人起疑心,不如让高志宁兼其他职务而实际主持防务”时,软耳朵的宋仁宗又一次反悔了自己的主意,改授高志宁为西上阁门使、知沧州。

    按理说,仁宗皇帝想博采众议、让两府大臣及执政旧臣们提西北攻防建议不能算错,但可惜,这些人却又一次让仁宗皇帝感到了失望,这里面大多数人除了旧事重提,一窝蜂埋怨原知延州郭劝、钤辖李渭不该把投宋的山遇送回西夏外,没有几个人提出能行之有效的建议。于是,郭劝、李渭这两个苦逼倒霉蛋又一次替宋仁宗背起黑锅,被仁宗皇帝给再次降职。

    最快小说阅读 M.bQg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