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月落昼锦堂 > 第三十章

第三十章

笔趣阁 www.xbqg8.com,最快更新月落昼锦堂 !

    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西北局势,依然是令人窒息的宁静。

    大宋帝国就在这种山雨欲来的宁静中,迎来了宝元二年这个多事之秋。或许是因为西北局势的压力太大了,身体本来就不大好的宋仁宗终于病倒了。

    说来也是,这些天几乎就没有什么让仁宗皇帝高兴的事儿,惟一值得安慰的一点,是帝国后宫皇嗣长久虚位以来,美人苗氏终于十月怀胎将满,据太医诊脉判断,苗氏怀的这个孩子,十有**是个龙子。

    对于30岁的仁宗皇帝来说,美人苗氏将要生下一位龙子,这的确是个好消息,这位龙子的即将诞生,消除了仁宗皇帝一大块心病——四年前因保庆杨太后一再督促而养在宫中的宗实已经8岁,现在因皇子将生,已经被仁宗提前送回了王府(但宗实后来还是当了皇帝——英宗)。

    其事,就算苗氏这次生下的是个女孩儿,仁宗皇帝也下决心要送宗实还第了,宗实,毕竟不是自己的亲生骨肉,何况自己才30岁,还是如此年青,后宫佳丽无数,这么多良田,只要自己勤于播种,终会结出籽来。这也是仁宗在苗氏还没有生产之前,就把宗实遣送出宫的真实原因。

    对于皇家内宫私事,帝国一众大臣没有谁去说什么。但,帝国最高统帅在目前西北局势如此不宁的情况下辗转病榻,却不能不让人担忧。

    宋仁宗宝元二年七月,忧心国事的右司谏韩琦上书,请求从即日起,仁宗皇帝只在双日于后殿视朝,以减轻劳累。

    宋仁宗以韩琦的建议询问宰相张士逊:前朝皇帝是否也有这样的先例?张士逊回答说:唐代时曾有过五日一开延英殿议事的故事,目的是为了给皇帝提供更多闲暇时间颐养精神。仁宗叹息,说朕和那些宵衣肝食的人是不能同日而语的,前代帝王无不是开头勤于政事,后来失于享乐安逸,朕对此是要引以为戒的。

    宋仁宗虽然没有接受韩琦的劝谏,但却似乎突然间意识到,这位当年的天子门生,如今的右司谏,几年来频频上章,无论谏议国事还是弹劾权臣,仰或关心自己身体,竟是如此朴直忠诚,高瞻远瞩,富有远见卓识,肯从不带一丝阿谀,这样的人,不正是在国家危难之际可堪倚重的栋梁之臣吗?

    命运,注定韩琦在大宋王朝历史上占有不可或缺的一席之地,并且要在风起云涌的大宋帝国政坛写下辉煌篇章。

    宝元二年七月,宋仁宗除授韩琦起居舍人、知谏院之职。

    按宋代官制,起居舍人属中书省,是个寄禄官,没有实际职责,因此,韩琦真正的差遣实职是知谏院。而仅仅过了才一个月,仁宗皇帝竟然再擢韩琦以本官知制诰、知审刑院,赐三品服。

    知制诰,负责朝廷制诰、诏、令文字的撰述,是能经常和皇帝接触的官职。从起居舍人、知谏院,再到本官知制诰,赐三品服,韩琦超越常规的升迁,是只有皇帝下特旨才能除授的殊荣。

    看来,仁宗皇帝是想委这位朴直、忠正的年青官员以重任了。

    历史,从这里记载下了韩琦50年仕途走向辉煌的起点:就在韩琦超越常规升迁后不久,因西川久旱,百姓陷于可怕饥荒,仁宗皇帝任命韩琦为“益利路体量安抚使”,赴四川主持赈灾。

    安抚使,不是常设的官职,一般是在地方发生重大事务时由皇帝临时委派,暂时行使当地最高行政权力,这个差事多由皇帝亲信大臣充任,也就是平时所说的“钦差大臣”。安抚使虽然没有戏曲舞台上高挂行辕的“尚方宝剑”,但的确拥有可以“便宜行事”的权力。

    应当说,在西北局势如此紧张之时,做为西北前线后方的四川发生饥荒,实在不是帝国的福气,它使四川承担前线补给的能力大打折扣,甚至,还要动用本来就很紧张的中央财政,拨出内库银4万两予四川以补助,这无异于在经济上使大宋帝国陷入两面作战的困难境地。而仁宗皇帝于此时派韩琦入川,不能不说是对韩琦寄予了深切的厚望。

    被仁宗皇帝寄予厚望的“益利路体量安抚使”韩琦,在四川面临的局面是相当严峻的。持续的干旱从夏到秋,导致这片天府之国土地颗粒无收,因饥荒而沦落的难民达数百万之众,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还有些贪官污吏玩忽职守,借天灾大发横财,灾民们已经挣扎在死亡线上了,政府收缴的各种税赋却依然如故要收,各州设立的政府采购部门,甚而以各种借口巧取豪夺,收取市上物品不按实际价值计算。

    天灾**、贪官污吏、苛捐杂税,无疑使灾民更加雪上加霜。

    在这里我无意人为拔高韩琦的形象,但却不能不承认,做为封建王朝官吏,韩琦的确是一位“居庙堂之高忧其民”的好官。

    韩琦在四川赈灾期间,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蠲减各种原有的税赋;整治贪官污吏;罢免冗杂差役;广设赈灾粥棚等等。比如,以往益州每年要上缴朝廷锦绮50余万匹,其他各州每年也要上缴红、紫缣数万,韩琦为此上书朝廷,将原有数额减少了一半;明道年间,简州曾经鼓励百姓纳粮赈灾,后来将这些粮食卖掉了,得钱16万多,俱归常平仓,而韩琦认为这些钱是当年赈灾的节余,不是官钱,于是打开仓库,将这些钱全部分给四等以下民户;对于饥民中身体较好者,韩琦将他们招募为厢兵、禁兵,使一人充军所得的俸禄,足以维持家中数口人生活。

    古往今来,只能靠面朝黄土背朝天维持生计的华夏黎民,每逢遇到灾年,灾区百姓活命的首选办法就是逃亡。然而,出于维护统治阶级利益,也为了保持没有受灾地区的稳定,历朝历代,各级官府往往采取各种办法限制百姓流亡。四川大灾,宋王朝同样也采用了这种办法,但这样的办法无疑是让灾区百姓在原地等死。韩琦认为这样做不利于灾民自救,于是传檄剑门关:凡两川灾民东去逃亡者,一律不得禁止!

    正是由于韩琦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才使得蜀地近200万灾民度过了这场浩劫。四川百姓感韩琦恩德,给了韩琦高度的评价:“使者(韩琦)之来,更生我也。”

    就在韩琦在四川忙着救济灾民之时,京城的仁宗皇帝也如愿以偿,喜得龙子。这可是帝国万马齐喑中的一件喜庆事,于是天下各州纷纷进贡金帛,以示祝贺,四川各州府于是也向民间征收进贡礼品。但韩琦却认为这样不妥,为此上书仁宗,指出这样做无疑将使本已穷困的灾民更加不堪,应予以免除。仁宗皇帝接受了韩琦的请求,下诏免除了益、利等四路的皇子降生供奉。

    应当说,韩琦在四川卓有成效的工作,从根本上稳定了这块西北前线的后方阵地。

    做为帝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韩琦在赈灾的同时,也始终关注着西北局势。

    那么此时,西北局势又是如何呢?

    宋仁宗宝元二年十月,也就是韩琦赶赴四川后一个月,西夏元昊完成了对宋作战最后部署,开始有计划向宋军发起进攻。当然,李士彬镇守的金明寨,这座大宋延州城的最关键战略屏障,这时候已经成了元昊随时都可以伸手拿下的摆设。

    此时,宋军方面的布署已经做过调整,原知永兴军夏竦已改知泾州,兼泾原、秦凤路沿边经略安抚使、泾原路马步军都布署。

    知延州范雍,兼鄜延、环庆路沿边经略安抚使、鄜延路马步军都部署。宋军实际上将前线划成了两个战区。

    宝元二年十一月,元昊率军先攻宋保安军,但宋将狄青一战竟大获全胜,缴获夏军2000余帐。夏军又攻宋承平寨,鄜延副都部署许怀德率千余宋军出战,三万夏军又是望风而逃。

    元昊连战连败,似乎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尊严,元昊公开扬言:夏军下一个目标将是夺取延州。

    宋军战场上连续的胜利,似乎验证了夏军不堪一击的事实。

    然而,所有宋军将领都没有意识到,这实际上是西夏元昊故意示弱的骄兵之计,虚虚实实,实实虚虚,在夏军这连续战败的背后,正隐藏着一个给宋军以致命打击的阴谋。

    最快小说阅读 M.bQg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