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朱门 > 第七十九章 特别春节

第七十九章 特别春节

笔趣阁 www.xbqg8.com,最快更新朱门 !

    胡安贵朗声念着:“四川省涪州县龙兴乡人民政府宣布,经查证,朱犯仲武现年三十岁,籍贯四川省涪州县龙兴乡朱家院子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暑袜北街。其父为大资本家,现已逃往台湾。该犯自幼好逸恶劳,劣根丛生,不思从善。中学毕业即投奔国军罗广文部,因其诡计多端,很快升至营长,后受军统训练。困守长江三年间,多次勾结地方势力,镇压下川东农民暴动,双手沾满革命群众鲜血。今年解放大军入川,该犯所部妄图阻挡,未能得逞,兵败后该犯潜来本乡,自任**救国第九路军副司令。仅两个月,组织土匪暴动,杀害地下党员和解放军战士七人群众两人,打伤解放军和群众二十三人。经解放军和地下党及人民群众数次围剿,该犯及其匪徒大多落网。根据该犯累累罪行,并报请中国人民解放军涪州县军管会批准。现在,本乡长宣判。”

    到此,安贵乡长一停,清了清喉咙。罗玉兰明知结果,依旧屏住呼吸,等待下文。然而,她终于没忍住,她走到窗前,朝会场望去,只见安贵挺胸抬头,念道:“对反革命罪犯朱仲武执行枪决,立即正法。”顿时,会场群情振奋,一阵骚动。

    安贵不慌不忙,放下判决书,拿起桌上红笔,在桌上有力地画了个大叉,再慢慢放下笔。稍顷,他举起那纸牌,原是古来通行的杀人令牌,上写的“反革命分子朱仲武”八字,被红叉盖完,没留一点。他将标牌猛地往下一甩,大声命令:“拉出去枪决!”

    罗玉兰腿一软,赶忙扶住墙壁。

    台下,立即有人捡起标牌,迅速插在朱仲武背上。那知朱仲武一反斯文常态,破口大骂:

    “胡安贵,你个龟儿子,老子杀了你儿子,打死几个‘八路’,老子赚够了,哈哈,老子在鬼门关等你。”

    顿时,口号声响起:“打倒反革命朱仲武!”“坚决镇压反革命!”

    一浪高过一浪的口号声压住了罪犯的狂喊。大概防备劫法场,几个民兵即原武哥会员推着朱仲武往河滩一阵猛跑。朱仲武被拖着,头却依旧昂起。后面,响起撼人血性的军号:

    “哒哒的的,哒哒的的。”庄严、威武、神圣、天理难容

    罗玉兰退下窗口,用手捂住胸部,闭上眼睛,等待那惊心动魄的一刻。

    “嘭!”枪响了,“嘭!”再补一枪。罗玉兰浑身一颤,稳住身子。

    下午,仲全请人裹紧尸体,抬回老院子,用篾席包好捆实,埋在后坡的边角处,与陵园有相当距离,不能混在一起。

    朱仲文回到家,一脸兴奋。罗玉兰说:“仲文,你为啥子去组织大会,另外找个人要不得吗?”仲文看伯妈不像说笑,认真地答:“朱乡长喊我去,我也想过不去,但是,我敢不去么,也找不到人。”

    “你喊把朱仲武押上来,喊得那么大声,我听起来脸都发烧。”

    “伯妈,我也有点不好意思。但是,你老人家要体谅我,新政府讲究公私分明,不殉私情,我不敢违犯呀。”

    “我是说,哥哥喊把弟弟押上来,判枪毙,旁人要笑我们朱家无情无义。”

    “伯妈,他是自作自受。他是保了我,没捉我杀我。我该感谢他。但是,我早就喊他过来参加革命,他不听嘛,硬要各保其主,各走各的路,主子跑光了,他还那么顽固,硬把梁校长胡登科沉大河。”

    “当然,是该报应。”罗玉兰点头应着,脑海却略过一丝不快。

    第七十九章特别春节

    经过一连串悲伤与烦恼,罗玉兰如同躲避灾难,立即赶回县城。行前,朱川要再留乡场几天,罗玉兰担心出事,要他同回。

    “婆婆,川哥是国家干部。”立惠如此一讲,罗玉兰不好再说。

    到家闷睡半天,罗玉兰的思绪依然紊乱,平常身心难以恢复。每当闭上眼,梁校长那一脸皱纹那弯腰躬背,老是浮现眼前。有时,朱仲武那张白净而多变的脸,时而冷笑,时而恭顺,清晰显现。如此情况,多次反复。

    幸好,半岁多的重孙逗人喜爱,圆溜溜眼睛像他爸,双眼皮长睫毛像他妈,“哇哇哇哇”说个不停,稍一逗他,笑得前仰后合,罗玉兰乐得心跳,喘不过气。于是,逗笑重孙为快事,驱赶烦恼度时日。如此一来,有所解脱。

    回城第四天,一男一女军人光临朱家,带来腊肉菜油鸡蛋挂面,代表军管会慰问烈属。罗玉兰首次遇到,怔了好久,才想起又要过年了,民国三十九年,不对不对,一九五零年,解放后第一个春节到了。罗玉兰激动得脑壳双手皆摇:“解放军大哥大姐,多谢你们好意。我们不缺过年货,你们送给那些穷困人嘛。他们过不起年。我们不要,我们不要!”

    女军人一笑,露出一排整齐洁白的门牙。她是重庆人,说话爽快。

    “朱大娘,我们知道你家不缺,可是,你家是烈属,满清、民国、新中国,三个朝代出了三个烈士,政府有责任照顾你们,这点礼品是政府的心意,你非收不可,不要也得要。”

    一旁的修英早想提走礼品,可现今是新政府,还面对两军人,她得把手管住。

    “心愿我们领了,礼品还是送给吃不起饭的穷人吧。”

    “大娘,我们马上要安排春节扶贫济困,让每个百姓过好春节。”男军人说口北方话,女军人作了“翻译”。罗玉兰舒心笑道:“谢天谢地,今年我们过得安心了。”

    女军人很喜欢立惠儿子,不住摸他脸蛋,逗他笑,末了,从立惠怀里抱过孩子,亲他脸蛋。立惠满脸幸福之余,紧看女军人那身戎装不放,羡慕不已。

    女军人问:“妹妹想当解放军?”立惠只笑,不点头也不摇头。

    “结了婚的女孩,解放军不收。”女军人快人快语,“但是,根据我们政策,烈士亲属应当得到照顾。我们今天来,就是要和你商量,你不是中学毕业么,打算招收你参加革命,当国家干部,妹妹觉得如何?”“当然要得,当然要得。”立惠跳将起来。

    前天,县里招考国家干部,立治符合条件,考取的可能性极大,可是仲信不让他去报名,理由是我老了,布厂要人经管,当政府职员不如办实业。立治跟爸爸想法大同小异,没请婆婆为他美言。于是,立治至今守着尚没开工的布厂。

    修英却鼓起掌,说:“我们立惠中学毕业,要文化有文化,要人才有人才,早该当国家干部了,比那些大字认不到一箩筐,还当……”

    立惠扯她衣服,修英闭了口。女军人笑笑,说:“我们现在就是很需要有文化的年轻人,尤其是女娃儿。”修英兴趣盈然,追问:“你们要她当啥子?”

    “听说,朱立惠妹妹有现代女性特点,思想解放,想安排她到县妇联工作,当妇女干部。”“做哪样?”

    “妇女联合会专门做妇女工作,比如,妇女彻底翻身呀,婚姻自由呀,帮妇女打官司呀。反正,本县三十多万妇女,该管的都管,事情多得很。”

    修英泄了气,脸色转暗。立惠则立即答应:“要得要得,我喜欢为妇女说话。”

    “只顾说要得,你娃儿哪个管?”修英立即转变口气。

    “我管!”罗玉兰突然接口。

    修英讥笑:“嘿嘿,七老八十了,你管得了?”

    罗玉兰确实苍老了,满脸皱纹,白发耀眼,那顶平绒帽虽深,却也盖不住脑后白发。

    女军人说:“政府还要办托儿所幼儿园,把妇女从家里解放出来。”

    修英惶恐地看外孙一眼,说:“算了算了,还是我管。”说着,立即抱过女军人怀里的外孙,生怕送去托儿所,仿佛就像‘把娃儿关起来,撒饭给他们吃’那句谣言。

    众人笑了。其实,修英所谓管,不过是抱抱外孙,逗笑罢了,洗喂睡大多是吴妈包干,跟早年抚养立本立惠兄妹一样。

    “听说你喜欢唱歌演剧?”女军人问立惠。

    “读中学演过。”立惠摸摸微粗的腰肢,“要不是奶娃儿,我去跳秧歌舞了。”

    “怕啥子?跳几次腰杆就细了。你这身材跳起来一定好看。”

    “我有个二哥,二胡拉得很好听。”

    “正好正好,我们想排《兄妹开荒》,春节演出,就是没找到配乐的。”

    “大姐,你算找对人了,我给他讲。”

    “你若有空,明天就去报到。我们正在筹备妇联,等你。”

    从此,立惠一出门,修英抱着外孙四处走,去邻居家摆龙门阵,开口就说:“全县有三十多万妇女,和男人一样多,我们立惠管三十多万人哩,你我都归她管。”大多人羡慕地望着她,如同仰望高山。有邻居告之罗玉兰,罗玉兰说:“莫听她鬼扯。”

    这天,修英问立惠:“一个月给你好多银元?”

    “我们是供给制,每天十六两大米,每月两块银元零用。”

    当时旧秤十六两为一斤,即是每天一斤大米,仅够吃。修英一瘪嘴:“那么一点啦!你管三十几万人,我还默到几百块银元哩。”

    “做梦!”罗玉兰一瘪嘴。

    立惠则说:“妈,你想钱,是小资产阶级思想,要遭改造。”

    “哪么改造?”修英紧张起来。

    立惠想了想,故意吓妈:“关起来,闭门思过。”

    修英脸色变白,央求一般:“女儿,莫吓我哟。”

    “福不双降,祸不单行”之言,并非颠扑不破,朱家又是喜事双临。前天,重庆的立本来信说,他已考上国家干部,分配到重庆市政府商业处工作,春节将回家团圆。想到团圆之喜悦,罗玉兰如同细娃儿,兴奋难眠。如今,朱家已有三位国家干部,响当当的烈属加干属,涪州独一无二。从此,修英出入巷道,高昂头颅,目不旁顾,对老太婆罗玉兰也不例外。有两个是我生的,你呢?

    果然,今年春节非同往常。腊月二十八中午吃团圆饭,除上海的刘嘉外,全部到齐。令人瞩目的,朱川和立本着中山装,兰色;立惠留短发着列宁服,青色;长袍马褂,烟枪手镯,去他妈的!一个比一个精神,一个比一个标准。罗玉兰看得出神。朱川还带来漂亮同事兼未婚妻,介绍说:“她是李梅,本城人。”全家瞠目结舌:涪州美女藏得好深啊。

    堂屋门口贴副大红春联:解放全靠共产党翻身不忘毛主席横联:新中国万岁,是“朱羲之”朱川写好拿回家贴上的。更有不同,上下两张饭桌没再摆进堂屋,破格摆在前天井里,对天对地,光明磊落。按习俗,上桌多是朱家老人贵客和男人,坐满八位,下桌多是女人小孩和雇佣,可多可少。多年习惯,今年想改,罗玉兰要胡大银坐上桌,和她坐一方,说:“我不是看你儿子当了乡长,巴结你,我是看你在朱家好多年,出了好多力。”

    仲信也劝他坐上桌,胡大银坚决不干,只好和吴妈入下桌,挨肩而坐。

    更为特别者,正当入桌之际,县军管会朱主任和秘书提包年礼,赶来参加朱家团年。朱家早知军管会主任姓朱,但多数没见过。修英曾对仲信说:“早晓得也姓朱,爹不得吓死了。”

    此刻,见朱家正入席,朱主任用蹩脚川话大声说:“哈哈,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啊。我们朱氏家族,今天一起团年,要不要得?”

    “要得要得。”朱家笑着站起,一齐鼓掌。朱川慌忙站起,走到主任左侧,邀请主任上桌,主任和秘书不客气,一屁股坐下,看那满桌正宗川菜,多是猪头猪腿猪身猪脏等等“猪家”,朱主任故意瞪大眼睛,道:“嗨,今天又是朱家吃‘猪家’,打内战啊!”

    待到众人恍悟,哄堂大笑好久。

    朱主任四十左右,个头高大,用北方腔学四川话,听来滑稽:“我是四川人咯,三天不吃大米饭,老子腰杆疼咯。”又是哄堂大笑一阵。

    主任再道:“我是朱总司令家乡仪龙人咯,爬坡下坎,坐滑杆出来的。”

    “主任,你说话,我们哪么听不懂?不像四川人。”立本说。

    “走南闯北,南腔北调嘛。”

    陪朱主任的秘书马上揭发:“朱主任是山东人,梁山泊开酒楼的旱地忽律朱贵是他祖宗。”

    原来如此,上当了!大家笑得更欢。朱主任改说山东话了:“不错,我就是朱贵之后,朱氏门宗,一笔难写两个朱字。那么,今天学学梁山老祖宗,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拿酒来!”

    “要得!”立本跳起来,鼓掌响应,亲自选个大碗放到主任面前,倒满高粱烧酒。

    朱主任也不看碗大而且倒满,举碗敬向罗玉兰:“晚辈我首先向辛亥革命功臣,三代三忠烈之家的老前辈朱大妈,敬酒半碗。祝老人寿比南山,精神永存。”

    罗玉兰措手不及,慌忙站起:“我不喝酒。”

    “大妈你坐着,晚辈敬你,可以不喝。”主任说毕,半碗酒下肚,吓坏众人。

    不善应酬的罗玉兰轻松起来,笑着说:“大兄弟,你像梁山泊后人,英雄好汉。”

    “大妈,我只算好汉,不算英雄。”朱主任笑罢,目光一扫,停在下桌的胡大银脸上,“那位大伯莫非是胡大伯?”朱川马上说:“主任,他就是,胡乡长的父亲,他孙子胡登科为救父亲,被土匪……,”

    朱主任点点头,肃然起敬,端着剩下半碗酒离开上桌,走向下桌:“老人家,你培养了一个好儿子和一个好孙子,为涪州解放,立下大功,我代表军管会向你致敬,祝你春节快乐,身体健康,颐养天年。”说罢,剩余半碗酒倾进肚,一滴不剩。

    “不敢不敢。”胡大银眼眶潮润,一碗酒只管往嘴里倒,不皱眉头。

    朱川补充:“主任,当年胡伯伯参加反清暴动,勇敢得很,徒手缴腰刀砍杀好多鞑子兵。”

    “哦!果然老子英雄儿好汉。那就再敬老英雄半碗。”立本马上给主任倒满一碗。(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