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朱门 > 续本章

续本章

笔趣阁 www.xbqg8.com,最快更新朱门 !

    胡大银立即接上:“对头,当年哥老会暴动,就是赶走满清鞑子,不准他们爬到我们汉人脑壳上,老子怕死过吗?那年,你继宗大伯给赵尔丰打死,我跟黑老弟去成都报仇,他们洋枪洋炮,老子拿把腰刀,怕过他们么?满清不是倒台了吗?”

    安贵接话:“现今,日本又勾结满清占东北,占华北,侵犯大片国土,宣统和鞑子兵又要跟着日本兵回来,统治中华。”

    “对嘛。儿子,我们胡家穷,要抗日,拿不出钱,拿不出粮,只有出人,你就为胡家抗日出力了,你要学老子,为老子争气,为我们胡家争气,对得起胡家列祖列宗。”

    “爸爸,打日本我不怕,横竖一条命,莫担心我,你帮仲信哥办好丝厂,我们离不得朱家,我要替朱家打日本。大哥,妈妈病多,天一冷,天天喊肚皮痛,还要种地,你多帮妈。”

    “幺弟,学校有空,我就回去帮妈种地做活。”

    “爸爸,你给妈抓点药回去。还有大姐家,地少娃儿多,把我们佃的田土,给她种点。”

    “嘘——,”急促而尖厉的军哨响了。

    “新兵弟兄们,集合!”个头不高的马主任声音却高。他见新兵动作不快,再喊,“快点,兵贵神速,出奇制胜,按原来位置站。”

    新兵迅速排成二十余条纵队,呈方队立在马主任前。马主任清下嗓子,道:“新兵弟兄们,大家晓得,今晚要‘打牙祭’,这是本城后援会给我们买的猪,欢送我们明天出川抗战,我们要多谢父老弟兄。肉菜还没有煮好,本主任趁此时刻,请老英雄胡大银先生讲下他们当年空手暴动,赶走满清鞑子。请胡先生上台。”

    胡大银两步走上街檐,不看台下,双手叉腰,道:“各位侄娃,我六十好几了,我不会说,记性也不好。我是来送儿子打日本的,马主任喊我讲,我就讲,我离家闯世面也才十九岁,俅事不懂,懵懵懂懂就出去了。我们看不惯洋人和满人横行霸道,喝我们的血,吃我们的肉,二十五岁那年,我们哥老会弟兄投奔了暴动队伍。记得那天,我们听说鞑子兵来了,拿起刀棒就上去了。他们是长刀呀,亮晃晃的。我们有的拿菜刀,有的拿砍刀,有的拿根铁棍,我手无寸铁,拿根木棍啊,啥子也不顾了,一场混战啊。我学了点拳脚,有个鞑子一刀砍断老子木棍,我一趔身,飞起一脚,蹬翻那个鞑子兵,抢起他的腰刀一阵乱砍啊。老子杀红了眼,不晓得砍倒好多个,刀都砍缺了,鞑子兵见我们不怕死,吓得跑翻了。老子还要追杀,兄弟们怕我吃亏,把我拉倒才没追去。这时,我才看见刀口上好多血,地上倒着我们的弟兄,老子心一下硬了,横了,该死俅朝天,老子杀你一个,够本,杀你两个,赚了,哪样都不想了,杀他龟儿横尸遍野,煞果,老子丁点血也没流,汗毛也没掉一根。那年,我们给继宗大哥报仇,我又背起腰刀到成都找赵尔丰,他们是洋枪洋炮啊,老子没怕。现今,这把腰刀我当宝贝放在屋里,不生锈,亮得很。侄娃们,上了战场越怕越要糟,越勇越要赢,狭路相逢勇者胜嘛,人不怕死,鬼都害怕。我刚才给儿子说了,小日本也是一个卵壳两支爪子,还没中国人高,怕他个俅!”新兵大笑,待笑声停,他再道,“只要老子横了心,打不赢也要你半死不活,莫要小日本不可一世。刚才朱大娘给我说,我儿子也是她儿子,要儿子给朱胡两家争气,我给儿子说了,要对得起两家列祖列宗,你们也要对得起四川父老兄弟,把小日本赶出中国。我说完了,耽搁你们‘打牙祭’了。”

    新兵哄然大笑。马主任笑毕,说:“弟兄们,请胡先生和我们一起‘打牙祭’,要不要得?”

    “要得!”新兵齐喊。

    胡大银道:“当兵吃粮,不当兵不吃粮,吃了犯法,还是回去吃红苕棒锤。”新兵猛笑

    除李会长留下与新兵同吃同乐,胡大银三人迅速离开。安民要送,安贵拦住,拍着安民

    肩膀,道:“幺弟,记住爸爸说的,莫念家里。”

    仲信说:“幺弟,我们朱胡两家有你这抗战军人,深感自豪,有你上前线,胡家朱家挺得起腰杆了,不怕人指脊梁骨了。我们还要捐钱买枪炮支援你们,一定帮你家和大姐家。”

    幺弟笑了,向爸爸和两位哥哥行了个又鞠躬又举手之特殊军礼,高高兴兴跑回队伍。仲信咬住嘴唇,没让眼泪涌出。

    安贵苦笑:“原先,我还怕说服不了他,哪晓得幺弟平常不说话,这么懂事明理,才十七岁啊。我当哥哥都没想到妈的病,枉读诗书啊。”

    仲信道:“家贫出孝子,国难出忠臣,此言不假。胡表叔,胡家理应自豪。”

    “该自豪的是你朱家,爸爸是辛亥前驱,大哥舍身救人,我胡家算个俅!”

    “抗战模范!”仲信回答。

    回到家,仲信马上把胡表叔送儿子之经过讲了。罗玉兰道:“胡老表这个人,像个侠士,仗义勇为。就是脾气犟,硬要自煮自吃。儿子一走,少了人手,我们要多帮他家。”

    外公赞道:“胡老表到底闯过世面,有豪气,有见识。”

    过年前,罗玉兰带着立治立惠龙凤双胞回乡过年。胡大银本想守厂,罗玉兰非要约上一同回去。如今朱门,尚有老小十七口,一口锅里舀饭。六十岁以上的差点一半,青年不是读书就是下重庆去成都,土地几乎全佃。当家的漂亮妈妈委实难掌这把饭瓢。

    罗玉兰回到老太太身边时,已是炊烟时分。堂屋里,老太太正朝神龛上的《天地君亲师》作揖,罗玉兰马上加入作揖行列。回到西厢坐定,罗玉兰说:“妈,商量个事。”

    “又喊我不当家,是不是?”老太太说话又快又硬,能吃能走,最怕媳妇反对她当家,全不像八十二岁的老人。罗玉兰笑笑:“不是。胡老表幺儿不是去当兵了?”

    “我晓得。”

    “他家走了出力的,婆娘又病多,是不是把他家租谷减点,政府也喊减租减息。胡老表帮我们丝厂,卖力得很,像他各人的工厂。幺儿走了,哪里做得好田土。”

    “政府不是每年要优待抗属七斗黄谷吗?”老太太说。

    没想到老人也晓得政府规定,罗玉兰说:“那点黄谷抵得了一条命?”

    老太太看看罗玉兰,不再说话,眼睛泛红。接着,罗玉兰详细讲了胡大银去军营送儿子之经过。老太太边听边笑,说:“这个胡大银,各人不怕死,也要儿子不怕死。嘿嘿嘿嘿。”

    “他胡家的儿子也是我们朱家的儿子,他当兵也是我们朱家有人当了兵。”

    老太太看她一眼,末了,说:“胡老表帮仲信开丝厂,我给他减租,朱家上下一二十人,不说我偏向孙子?要他们不戳我背脊骨,除非你丝厂拿钱回来补起,我也好当家。”

    “每年不是要付我租谷钱么,扣嘛。”

    原来,婆婆在世规定,城里罗玉兰一家在乡下分有一份田土,保留至今。四爸便把这份地租折成银元,付给罗玉兰。罗玉兰有时收下,有时交给老太太,补贴乡下朱家。此时,罗玉兰想用那笔租谷钱,垫付抗属佃户的租谷,既方便省事,又无话可说。

    “那你给四爸说明白,免得说我偏心。”老太太反复道。

    “四爸厚道,不得说的。”

    “我是当家的,他们就是不说,我也要管好各人。”老太太比年轻时懂理多了。

    “妈,那就减两成租谷吧。”

    “一成!”老太太斩钉截铁。

    “少了,外面减租,还有三成。”

    “一成!莫想哄我,我晓得。”

    罗玉兰发现骗不过老太太,便说:“妈,还有一个事情,……”

    “还有哪样?”老太太不耐烦,立即打断。

    罗玉兰硬着头皮说:“胡老表本想给我们守丝厂,不回来过年,我请他全家初二到朱家团个年。安民去当兵了,他是抗属,也算给抗属拜个年。”

    老太太顿时不快,看她一阵,慢慢开口:“你喊胡家来团年,哪么不先跟我说?”

    “我默到你要答应,就先作了主。”罗玉兰只好陪笑。

    “我是要答应,你也该先给我商量。还有,四爸他们也不晓得,你就不怕戳我背脊骨?”

    “四爸他们不得说,都把胡家当一家人嘛。”

    老太太厉声道:“我没说不是一家人!那年你男人死了,他提起刀去成都报仇,你仲信做喜酒,我喊他当总管,你们办丝厂,也是我喊他当总管,哪个说不是一家人?胡家不种地交租,我们一二十张嘴巴喝风。”

    “这么说,妈答应胡家来团年了?我去给四爸说。”

    “由随你!”老太太说罢,闭上眼睛,边数胸前佛珠边说,“玉兰啊,你丈夫走了,儿子也走了,克夫克子呀,你是克星哟,我们朱家遇到你,倒霉了!”

    克星罗玉兰只好苦笑。她实在没想到,老太太脑壳如此清醒。

    大年初二,胡大银先领着五岁孙子提大块腊肉一只老母鸡来朱家拜年。一进西厢,孙子立即给老太太磕头,一口一声“拜年”,喜得老太太合不拢嘴,马上给他一个银元,说:“大银啊,你是抗属了,今天不是你来拜年,是朱家给你抗属拜年。从今年起,给你减一成租谷。去年你家总共交了二十担租谷,今年少交两担,十八担。”

    “老人家,我的儿子就是老人家的孙子,给我们拜啥子年哟。”胡大银双手作揖感谢。

    老:“你谢玉兰,是她要我减的租,还是她拿钱垫的。”

    罗玉兰道:“谢你安民,他为我们两家争气了,说话硬得起腰杆了。”

    没一阵,胡家九人全到,院坝热闹起来。团年酒席整整摆了三桌,长辈加同辈一桌放在堂屋,“天地君亲师”可鉴。老太太说今天是给抗属拜年,要胡大银挨她坐。刚落座,就问:

    “听说你到军营送儿子,喊幺儿不怕死,学你提刀砍鞑子兵,是不是?我要是去送,就喊他躲开点,子弹不认人。”

    “老人家,上了战场,越怕死越要死,狭路相逢勇者胜。”

    “也是也是,川戏也这么唱,”爱看川戏的老太太笑着点头,“越怕死越先死,那我不怕死了,免得先死。”大家笑了。哪知这般一说,胡大银婆娘竟“呜呜”大哭起来。

    胡大银脸一板,厉声说:“爱流马尿!”婆娘顿时止住哭。

    罗玉兰问:“胡大嫂,你胃气痛好了些么?”

    安贵插话:“吃了三副药,妈好多了,过完年,我也放心下重庆了。”

    “干儿子,你去重庆,不教书了?”罗玉兰问。

    “有个学生来信说,下江搬来好多兵工厂,造枪造炮打日本,极需人员,我想去造枪,”

    罗玉兰却道:“干儿子,教书是你本份,你宣传抗日就是了,何必去造枪。”

    “我喜欢枪。还学爸爸十几岁就闯荡重庆。”

    胡大银道:“守到乡旮旮,不晓得世界好大,出去长长见识,也要得。”罗玉兰不好再说。

    “老子耍刀你耍枪,有祖传呀。”老太太笑道,“走了两个,你家田土不撂荒?”

    安贵接住,说:“婆婆,爸爸依照幺弟意思,划几亩给大姐家种,还了幺弟心愿。”

    胡大银道:“老人家,我今天就是想听下你老意思,划给大女家种,要不要得?”

    老太太随口答:“由随你!只要租谷不少一颗,我就好当家了。”

    初五,胡安贵下重庆造枪。罗玉兰回城,带上四爸的孙子仲文读涪州中学。(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