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朱门 > 第二十五章 明理处方

第二十五章 明理处方

笔趣阁 www.xbqg8.com,最快更新朱门 !

    罗玉兰来了兴趣,摆开“龙门阵”:“以前,我爱跟娃儿说,‘书可读,官可不做’。我那个淹死的庚子,把不字调了个位置,成了‘书可读,官不可做’。现今,我看庚子改得好,改得有理,我该多谢庚子。‘三年清知府,十万白花银’,那些官可做么?赵尔丰打死那么多人,那狗官可做么?现刻,我把庚子的话再改一下,‘不读书,不得做官’,走捷路不得行。”

    几人放声笑了,颇为赞同。许监督立即响应:“本来嘛,自古以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乃为仕之道,学而优则仕,再变也难变掉。”

    “朱嫂子,议员不是当官。”李安然纠正说。

    “那做啥子?”

    许监督帮助解释:“议事会是民意机构,莫得权力,但是,可以评议监督政府,给县政府提意见,咨议政府,要政府办好事,确保一方自治自理。”

    “哦!敢监督县大老爷。”罗玉兰叹道。

    李会长笑道:“现今是民国了,就是要和满清不一样。”

    罗玉兰却如此道:“许监督老先生,忠厚仁义,正直正派,桃李满天下,他就该当议长。有些人就不是了,嘴巴会说,肚皮没货,心口不一,硬当不得。”

    这回几人鼓掌,却很响很整齐。

    许监督接口道:“我一介老朽,年事已高,我全身心投入教育,事务已经太多,早就力不从心,哪有如此精力?还是多选深明大义有谋有略之人,挑此重任。”

    李会长脸微红,可依然微笑说:“我和朱继宗乃老同窗,同为许监督弟子,师高弟子强,继宗同窗便是一例,许监督确是桃李满天下啊。”

    罗玉兰道:“年纪大点,有啥子不好?把稳着实,不说空话,言行一致。要那么年轻做啥子?又不是下大力。当官嘛,要知书达礼,认钱不认礼的,莫来。”

    几人低语一阵,注视着她,一脸赞许。议事会离不得这样的人啊。

    刘知事一直沉默,只作倾听,会场一时寂静。李安然这才慢慢发言:“适才朱嫂子说得极是,敝人赞同之至。今日所议,乃民意机构之事,理应畅所欲言。诸位知道,川省督军政府之组成,蒲殿俊大人之所以就任大都督,就因是保路同志会之会长,差点被赵尔丰砍头。依此办理,我们涪州议事会理应由朱继宗先生当议长,我们才对得起有功之臣。只是朱继宗先生……,”李安然说不下去,用手巾揩下眼睛。

    许监督马上说:“即便朱教习已经辞世,亦可追认他为本县议长谥号。”

    几人同声:“要得要得要得。”

    见再无人发言,刘知事终于开口:“若果各位再没高见,开始选举。”

    说完,县公署一职员说:“戏台上有桌有凳,有纸有笔有墨,可去那里坐着慢慢写,票箱就在台口。”

    于是,众人鱼贯走出圆门,穿巷道到戏台。戏台四面,摆了两圈条桌,每桌摆有两毛笔一砚台。罗玉兰随许监督找个靠角条桌坐下。她马上展平白纸,拿起毛笔,边抹墨砚边看许监督写哪个,接着她写哪个。最后,她的选票上写着许德良和老父罗庆坤佃户胡大银等十八人,就是没李安然。与许监督选票略不同的:许德良写在第一,没写她本人,字也差远了。

    往票箱一投,罗玉兰揩揩手上墨迹,出口长气,再看四周,空下不少条桌。只有李安然伏在桌前和人低声谈话。刘知事对一职员说:“宣布结果。”

    那人清清喉咙,说:“诸位代表,获票多少顺序是:朱继宗五十一票,李安然三十九票,罗玉兰三十七票,许德良三十六票,……。”

    足有八十人上了选票。罗玉兰提名的老父罗秀才仅四票,胡大银就一票,吆了尾巴。

    唱票毕,刘知事道:“鉴于朱继宗先生辞世,不能就职,议长是否由得票次者接替,……”

    许监督立即接上:“知事先生,议事会本是民意机构,理应率先顾及民意,我们可以追认朱继宗议长谥号,正式议长席位暂缺,由副议长主持日常事务。”

    顿时,多人异口同声:“要得要得!”

    刘知事沉思一下,说:“那么,同意许监督建议的举手。”几乎全部举手。

    知事笑笑,说:“根据票选结果,朱继宗追任议事会名誉议长谥号,李安然当副议长。前三十名皆为本届议员。今日起涪州县议事会正式成立。办公地址设于县公署后侧。”

    众人如此信任丈夫,罗玉兰很高兴,半玩笑半认真说:“你们哪么还选继宗哟,未必这是阎王殿?”满屋哄然大笑。

    刘知事笑笑,说:“朱太太,我们这里比阎王殿光明正大,莫得鬼,只有人。本知事郑重宣布,为广纳众议,多开言路,从今日起,请在坐诸位,多为县署出谋划策,纳言献计,襄助本公署治政。”

    李安然活跃起来,道:“既然诸位选本人当副议长,主持事宜,敝人在所不辞,不孚众望。在此,敝人发誓,定以天下为公,竭心尽力,精诚服务。此外,鉴于朱会长为我们股东捐出血肉之躯,我辈实应不忘。为此,本人提议,以本县公署名义,不仅授朱会长永久之‘荣誉议长’,明年清明扫墓之日,我等议员皆去朱议长墓前,立碑修墓。”

    李安然如此大度,众人佩服地看着他。

    许监督不急不慢说:“大汉四川独立军政府文告中,有此一句,‘从前损失丧亡,优予抚恤赈济’。知事先生,可知此句?”

    “知道,知道。”

    许监督摸摸长须,说:“既然知道,就应及时实施川省文告,给朱教习之遗孀朱太太及家人给予抚恤。人家四五口,全靠那点小生意,日子过得窘迫,何况本县仅她一个。”

    罗玉兰忙说:“我不要我不要。我省吃俭用惯了,过得去过得去。”

    “嘿!朱太太,朱会长命都丢了,你为何不要?要!”有人劝说。

    刘知事陪着笑脸,说:“朱嫂子,上面有了款子,我首先给你!”

    许监督继道:“文告中,还有如此下文,‘旧日敝政苛捐,急筹减除废弃。’请问刘知事,如何废除旧日苛捐敝政乎?”

    刘知事一笑:“许先生,当然该废除。只是,苛捐敝政多年,非一日之寒。即便减除废弃,有个筹划过程,比如,减多少?如何减?许先生,你说是么?本公署一旦时机成熟,自会照文办理,决不推诿。”

    在活跃气氛中,涪州县首届议事会成立大会,划上圆满句号。戏坝里,烟雾散尽,阁殿全现。几个穿短打的鬼头鬼脑者,此时,露出原形:原来青一色短衣里,藏着硬梆梆的东西。莫非他们是刘知事带来的保镖?未必城里还有反对者?

    回到家,她把上午协商经过,原封不动告之老父。罗秀才笑道:“我哪有资格当议员哟。”

    “你比李安然够格。这些代表才怪,明明不安逸李安然,还是选他。”

    老父淡淡一笑:“都像你和许监督么,这些代表多是社会名流,他们要考虑各人前程,自然要看刘知事脸色了。”

    “就是选了他当议员,也不该选他当副议长。”罗玉兰依然不满。

    “只有如此结局了。依照川省之葫芦画瓢,涪州本应继宗当议长,可是他死了,李安然是副会长,当然只有选他当副议长了。不过,追谥继宗永久议长,理所当然。”

    “我不希奇。”

    “当然,毕竟是谥号,意思不大,但是,表明涪州黎民没忘记他,良心尚在,天理犹存,值得安慰啊。只是,我忧虑的,如今虽然县行地方自治,可川省还是军人当政。恐怕至此,文治时代结束,武治时代开局,哪个有兵,哪个就可称王封帝了。”

    “不读书,不修身,还想为官,不靠刀枪靠哪样?”罗玉兰一脸鄙夷。

    罗秀才长叹一声:“哎!你只有利用议员身份,为民效力,与枪抗衡了。”

    更该叹息的是罗玉兰。她愈怕想起丈夫,却常常有人提起他,故意挑她伤口一般;她越不想沾染时局政事,政事却象鬼一样缠住她,挣脱不得。从此,她成了本县政事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而且,表现非常到位。

    第二十五章明理处方

    其实,去年腊月,大姑就已病重,重庆三爸得知,决定先回乡下,再去县城看望大姐。

    过年前五天,罗玉兰喊仲智带弟妹先回乡下,直到腊月二十八,她才陪老父回乡下。哪知,重庆三爸一家先到。三爸依然着装讲究,一丝不苟。比之上次所见,长辫没了,代之宽边博士帽,颈子围根长巾,长袍依然,没了马褂。只是,因身材不太高,难免些许臃肿。不过,老板威风不减。三妈变化最大,白了胖了,挽个发髻,盘在脑后,插上银簪,穿件青缎长袍,完全城市化了。明理一派城市青年装束,颇为时髦。然而,他们是因继宗之死回乡,难免沉重,默坐西厢,良久无语。

    三爸首先打破沉默:“我们听到继宗遇难,已经二十多天了,我们一家都怄啊。明理本想回来上坟,他妈又怄病了,害怕不测,也不敢走。”

    漂亮妈妈心直口快,道:“难为三弟一家了。他三妈,那些年我脾气不好,你大量些哟。”

    三妈歉意道:“怪我,几个儿子不争气,我也脾气不好。那年明理学药,全靠继宗帮忙。”

    “一个小事,三妈还记得。”罗玉兰道,再问,“三爸,你们哪么晓得的?”

    “开初,我们只晓得成都出了血案,涪州米贩子来重庆,我们才晓得继宗也遇难了。”三爸略停,“我不明白,继宗乃读死书之人,啷个突然热心保路了?”

    漂亮妈妈马上接口:“还不是为他爸爸那几个**租股。”说罢,她狠狠瞪爸爸一眼。

    罗玉兰纠正:“不怪爸爸,怪继宗总想立志报国,不甘平庸,二爸都说,他早迟要出事。”

    三爸点点头:“也是。”

    仲智站在他妈身后,一直盯着三公,欲问又羞。

    寒假一放,刚满十六岁的朱仲智小学毕业,离开这所曾读初等五年高等四年的两等学堂。许监督喊他考成都铁道学堂或者法政学堂,说他完全考得起,可他想出国留学,实现爸爸临终遗言,但又担心高小学生能否出洋,便写了信听求重庆三公意见。此刻,三公就在身边。

    这时,三爸看见,招呼道:“仲智,过来过来。五年不见,长这么高了。你写的信我看了,因为要回乡过年,没回信。”

    仲智走去挨三公坐下,双手合拢,放于腿间,说:“三公,我只读了高小,外国要不要?”

    罗玉兰说:“三爸,你见多识广,帮他出个主意嘛。”

    “我早就说,该出国留学,莫死守国内。只是,马上出去,恐怕不行。先要在预备学堂读一两年,学外国话,不然,人家依里哇啦,你不懂半句。”

    “三公,重庆有预备学堂?”

    “有。在夫子池,英国语,法国语,日本语都有。就看你去哪国?”

    “日本。”

    “要得要得。孙文先生就是在日本留学成立的同盟会,这回推翻满清,建立民国,同盟会立下汗马功劳。日本国去得,离中国最近,来去容易,费钱不多。想学啥子?”

    “学医。”

    “哦,不学做官学医生,我们朱家改行了?”三爸笑了。

    罗玉兰接口:“不改也得改呀,他爸爸没闭眼睛,要儿子学那个洋医生,救死治伤。他爸爸想活啊,只有医生才能救他,……”

    漂亮妈妈一口抢过:“人命一条,眼睛一闭,泥巴一堆,哪个不想活?我生继宗那年,得了一场病,怕死得很,害怕看不到继宗长大,哪晓得,他比我先走……呜呜,”说着,漂亮妈妈当众哭了。一直没说话的爸爸这才开口:“算了,人都死了。”

    哪知漂亮妈妈一下没了眼泪,指着爸爸,狠狠道:“就怪你!”

    三爸拍拍仲智:“是该吃一錾长一智了。我们朱家该出一个拿手术刀的洋学生了。”

    漂亮妈妈问:“三弟,送一个洋学生,要用好多钱?”

    “大嫂,你放心,有我当三公的,仲智想读哪国,我包他读哪国,钱,我付!”

    “孙子,还不快给你三公嗑头。”漂亮妈妈推推仲智,仲智立即跪下。

    明理笑道:“仲智,去了重庆,还是我们两个睡一床,莫嫌我脚臭哟。”全家笑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