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帝后 > 第三十九章 音讯

第三十九章 音讯

笔趣阁 www.xbqg8.com,最快更新帝后 !

    汉中的郊外不似江南那般钟灵毓秀、了无人间烟火之气。小贩的沿途叫卖,来往行人的笑语晏晏,甚至微风中带的草木花香,都无时不刻地让人感觉到平静和真实。

    瀑布在山坳深处,山路并不十分难走,然而车是过不去的。到这里的人一般也只在此处观看瀑布,饮茶纳凉,倒也自在。

    规月看罢叹气道:“原以为离瀑布有多近呢,如今却是白费周章了。”

    原本我也只是打着出来散心的算盘,然而到了此处,我亦回忆起当年父亲带着我与兄长,攀登东山的事情了,一时间也有了兴致。遂对规月道:“你若想去看看,咱们走着去就是了。”

    车夫听我们如此说,慌忙道:“这怎生好,亭主若有闪失,鄙人如何向世子交待。”

    我笑笑道:“不过是走一段山路,哪里就那么娇气了。况且我们又不往那深山里面去,不过是想离那瀑布近些。你且在这放心等着,我们必早去早回。”说罢,我也不等那车夫回话,径自携了越女剑和规月往瀑布那边去了。

    山路虽然窄,但是还算平坦。因邻着河水,越往深处走,地面约湿,最后一段已是泥泞难行了。那瀑布并不十分大,却水流湍急,日光下犹如一条白练,洗刷着四周树木青翠的碧影。

    我见规月看得痴痴的,不由得笑道:“这瀑布还不算大,东山的瀑布比这一个要壮观多了。我看下面河滩应该比这里凉快些,你去不去?”

    规月的性子原本就是安静沉稳、不喜走动,如今又跋涉了一段山路,于是连忙婉辞了。我也不强求她,一手提着袍子一角,独自往河滩去了。

    河水甚是清凉,手指轻触,冷冽之余亦有江南之水的柔软和灵动。都说天下之水终归一源,想必这条溪流也会从汉中流入汉水,于日落东逝于建邺河口吧。我犹记得父亲答应归降之前,江东数百名士子从建邺各地一路走到江水边,面朝东山方向,口中唱咏着最后的悲痛之音,而后悉数跳江殉国。那是宋人笔下的一一阕《沁园春》,所谱曲调甚为慷慨:

    抚剑悲歌,纵有杜康,可能解忧。

    为修名不立,此身易老,古心自许,与世多尤。

    平子诗中,庾生赋里,满目江山无限愁。

    关情处,是闻鸡半夜,击楫中流。

    澹烟衰草连秋。听鸣鴂声声相应酬。

    叹霸才重耳,泥涂在楚,雄心元德,岁月依刘。

    梦落莼边,神游菊外,已分他年专一丘。

    长安道,且身如王粲,时复登楼。

    那歌声甚为悲壮,我在广明宫内都能听到。国将不国,最先身死的是那些将军和将士,然后便是这些饱读诗书的儒生文人。只是,那所谓的“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古往今来,不知几何。而当年,我以这句话当面质问父亲的时候,父亲只说了一句话:“这是乱世,乱世不需要贵族,只有粗粝的生物才更有生命力。”

    我试着回忆那首曲子的音调,开口唱了一句,即刻化为了哽咽——终究我的心变得粗粝了么?

    心情值此,我也不想在这里多待下去了,只就着溪水湃了遍手。正要上岸,忽然听得不远处有呼呼嗬嗬之声,四周寂静,越发显得这声音十分突兀而怪异。我循着声音找,在一块大石头的后面发现有人卧在那里,走近一看,这人竟然是元澈的贴身侍卫——冯让。

    我探了探他的鼻息,呼吸很重,他的脸上有河泥和数不清的划伤,左臂扭曲的厉害,应该是伤到了骨头。我觉得情况不妙,立刻呼了规月过来。

    规月也认出了冯让,很是吃惊道:“他怎么会在这里?他应该和太子殿下在前线啊。”

    我也觉得奇怪,只道:“救人要紧。冯让一个人咱俩抬不动的,你赶快去找那个车夫,让他赶紧过来帮忙救人。我再到这附近找找有没有其他受伤的人。”

    规月答应的爽利,急匆匆地走了。

    我将冯让拖到离河滩比较远的地方,以免他被河流冲走,然后自己在河岸寻了一圈。不知为什么,寻的时候,我的心里总是紧张不安。冯让已经伤成这个样子,若元澈也在附近呢?我不敢去想,我不想看到元澈的意外。

    然而事实是,当我寻了许久一无所获时,我却更加担心了。

    车夫的脚程很快,没过多久,我们一行人就把受伤的冯让抬了回去。院内的人见到我们抬了个陌生男子回来,也是微微诧异。我让车夫赶紧去请大夫,又命规月去把这件事告诉给吴乐。

    冯让的伤很重,不是几天就能养好的,所以必得在此处住上一段时日了。但他毕竟是元澈的贴身侍卫,而阴平候一家与元洸交好,留这么一个人在院子里养伤,他们未必肯愿意。而吴乐与王氏一家甚是相熟,连说话都以你我相称,所以这件事由吴乐出面最为妥当。

    因我已被复亭主之位,即便是诏书还没下来,园子里的人也从未怠慢过我。冯让被抬进来之后,他们也都毫无怨言的帮忙烧水煎药。

    到了傍晚,吴乐赶了过来。冯让住下的事情,王氏的人原本是不大乐意的,但最后王泽出面说情,其他人自然没有什么异议。

    说罢,吴乐好奇道:“王子卿眼高于顶,连陈留王氏请他帮忙都不甚容易。他又没见过你,怎么一说冯让的事情,他反倒是唯一一个帮你的?”

    我淡淡一笑道:“其实今日我们已在惠民监见过一面了,许是说话投缘罢。”

    其实,关于王泽今日与我的谈话,我并不认为他是刻意刁难。诘问,并不意味着意见不一。有时,正是因为两人意见相同,为了证道于此,方才以题辩相讨,这所谓“道理越辩越明”。(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