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帝后 > 第三十五章 虎符

第三十五章 虎符

笔趣阁 www.xbqg8.com,最快更新帝后 !

    次日一早,院子里的一名仆妇来传话,说过了晌午,阴平候长子王宣,也就是如今的汉中太守,会亲自来查看我的起居状况。

    我很想从这些仆妇的口中打探一些消息。虽然自流寇处逃脱后,我们所剩的银钱已经不多,但我依旧命规月赏了那人一贯钱。

    那仆妇很是感激,却将那些钱退还给我道:“鄙人可不敢收亭主如此恩赏。”

    我微微诧异,我重新被封亭主是元洸告诉我的,也就是不久之前的事情,却不想消息这么快到了汉中。于是,我只恬然一笑道:“不过是一贯钱而已,我初来乍到,总要劳烦你们照顾,这点心意还望你收下。”

    她一听连忙叩首,满心欢喜地收下了。

    我道:“昔日我是被废去亭主之位发配到汉中的,你们的消息倒快。”

    她抬头道:“浮阳王十日前亲自派人交代过,要悉心照看亭主,说亭主不过是住些日子,很快就能回到长安,婢子们哪敢不用心呢。”

    “浮阳王?”我起了疑心,“不是已经是渤海王了么?”

    那仆妇似乎意识到说错了什么,连忙稽首道:“婢子口误。”

    我心中仍有疑虑,然而见那名仆妇的样子,她大抵是不肯告诉我了。

    待仆妇离开,规月好奇道:“姑娘被重新封为亭主了?”

    我不好意思再瞒着她,道:“那日徐霄来送东西,渤海王的信上说的。”渤海王,不,如今他已经是浮阳王了。我本以为除了陆家的事情,长安内任何人的风雨和人事变迁都与我无关,但是元洸的事情还是让我在意了。我重新被册封为亭主,不日便可回到长安,而他却被贬为浮阳王了。这难道是保太后所做的舍弃么?

    即便是保太后的舍弃,我也不希望亲口告诉我的是元洸。

    规月并未注意我的面色,听罢,欣慰道:“总算是苦尽甘来,亭主可以早点离开这个是非之地。”

    我唇齿间的冷笑几乎要横溢而出:“离开这个是非之地,还不是要到另一个是非之地去?况且我兄长已然得罪,当真是甘未来,苦不尽了。”

    对我兄长的事情,规月多少知道一些:“等太子殿下凯旋,公子的事情一定会有转机的。”规月的语气很是坚定,坚定得让我错以为我的前路是明亮的。就算没有那么明亮,至少会有人为我撑起一小片光。

    但事实是,自我出事将近两个月,我的前路根本没有元澈的身影,我甚至没有再收到过他的来信。他是要凯旋归来的,但即便如此,他真的会为我兄长的事情做些什么?

    下午,王宣和吴乐一同前来,两人很是熟络的样子。我原本很好奇这位未来的驸马,但是这份好奇心在见到王宣的一刹那立刻变成了寥寥失望。他的样貌是再平常不过了,言谈举止并无半分出挑,但也算不上坏。不过看的出,他是个安分守己的人,或许,就是这份安分守己才是他做驸马最重要的资本。

    闲聊几句之后,王宣遣开了屋内除吴乐之外的所有人,道:“在下先前已听吴乐说过你们路上发生的事。诏书丢了是小事,幸好虎符没有被掠走。如果这枚虎符是真的,那么归还虎符就是大功一件,在下会向陛下道明。”

    我听后慌忙推辞道:“太守不必如此,如果这枚虎符是真的,那也是吴副尉的功劳,还请足下务必向陛下言明,不必提到在下了。”送虎符的人意外而死,然而这背后又有多少枝枝叶叶,我是算不清的,因此我并不希望这件事与陆家有任何的关联。即便是有功,但为这个功所担的风险和所得相较,实在是太不划算了。

    王宣皱了皱眉,笑着道:“本来是大功一件,怎么弄的跟大罪似的。”他又看了看吴乐,“那就把你写上去请个功?”

    吴乐听罢义正词严道:“这事我绝对不碰。其实你大可为你家君侯表功。”吴乐口中的君侯,便是王宣的父亲——阴平候王业了。

    王宣听罢,一脸苦笑:“你以为家父会同意么?自从凉王叛变,家父是三天一封奏疏以表忠心。”

    怕事的不只是像我们这样的亡国遗族,驻守边疆的人,也害怕受到魏帝的忌惮。原本只是一枚虎符,但谁都知道这枚虎符牵连甚广,听吴乐的口气,就连他也不愿意和这件事情扯上关系。虎符若是真的,那么一切都还好说,若是假的,魏帝面前,我们又当作何解释呢?如果许多东西说不清、道不明,那就不如不说。

    吴乐理解的点了点头,随后道:“那这份‘大功’给你岂不是正好?如今你快要成为驸马了,对于陛下,不但不会忌惮,反而会认为这是锦上添花。”

    我听罢已觉不妥,语中带了一丝讥诮,对吴乐道:“王太守若真听了你的话,那当真是死无葬身地了。诸刺史、太守、县尉,无令不可私自出界。陈仓道虽在汉中附近,但应属阳平关的障塞尉所辖。阴平候过问、干涉都可以,说障塞属、边县县尉的人捡到也并无不可,但是汉中太守捡到这枚虎符就不行了。这封奏疏一上去,不是摆明了太守私自出界了么,朝廷上御史大夫和刺史的弹劾,可就接踵而至了。”

    王宣略施一礼,眼中带着一丝异样道:“都说女子读书不读律,想不到浮阳王身边还有通晓律法的女子,在下失敬。”

    我不禁哑然失笑,也有些窘迫。不用费力猜度,我也知道阴平侯王氏一族多多少少和元洸有些关联。但即便如此,我在他们眼中竟然也是元洸身边的人么?

    吴乐看出了我的不自在,向王宣道:“亭主的兄长如今在太子殿下所辖的北军中任职。”

    王宣自觉失言,道:“太子殿下慧眼。”

    我并不在意,一笑便过去了。

    虎符的事情一直悬而未决,其真假也一直不得而知。吴乐已经早早地向阴平候打探了崔谅的状况。崔谅原本只是阴平候手下的一名将领,所率皆是边县军的精锐,但是近几年颇受魏帝的重用,手中也确实有半枚虎符。

    我听吴乐说着阴平候的事情,也不免感慨阴平候被逐渐架空。魏帝以武得天下,或许他比别人更明白军权的重要性,不过魏帝如此多疑的性格,实在是让我敬佩不起来。适当的怀疑是为谨慎,但是怀疑多了,那多半就是对自己掌控能力的不自信。若是在乱世,各国都有对人才的渴求欲,魏帝的多疑对于这个国家并无大碍。可是一旦到了太平盛世,这些功勋之臣只怕会人人自危,若还有奸佞当道,那么魏国也将会有一场血腥风雨。

    然而元澈与魏帝是不一样的,他坚韧果决,驭权之术他心中了然,但他更看重的是驭世之道。于我而言,比起魏帝,或许我更希望是元澈统一天下,看着他为大魏带来的新的格局。(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