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帝后 > 第九章 劝降

第九章 劝降

笔趣阁 www.xbqg8.com,最快更新帝后 !

    侍卫得知了我们的来路,很快放我们进了细柳营,引我们来到了元澈的帐前。

    苏瀛留在了帐外,我一人进入了元澈的营帐。

    营帐内只生了一盆炭火、并着几支蜡烛用作照明,元澈正伏案书写。他的眉头忽然微蹙,踌躇了片刻,复又舒展,开始信笔而书。他的身后立着一名壮士,吞云兽铠,眉毛浓浓的,样貌极为憨厚,见我进来,伏在元澈耳边说了几句话,元澈这才抬头看我。

    他望着我有一会儿,方才对那壮士道:“冯让,去向陆姑娘道歉,以后不许下这么重的手。”

    冯让向前一步,施了一个军礼:“鄙人当时还以为姑娘存意尾随殿下,因此才下了重手,将姑娘打晕,还望姑娘恕罪。”

    这个理由编造得太明显,不过既然他们不愿意说,我也无需多问,这种时候宫闱之事我不想知道。因此,我也只是颔首,一笑而过,复端肃道:“殿下见陆昭毫无惊讶之色,想必知道陆昭会来,更应知道陆昭不是来听道歉的,自然了,殿下也不是为了让冯侍卫道歉才肯与陆昭见面的。”

    元澈撂下笔,道:“你倒直率。”

    “殿下与我不过是各取所得。”我开门见山道,“我告诉殿下伪造密信之人的线索,殿下可否放兄长一条生路?”

    元澈冷着个脸:“倒也不必,那个伪造密信之人早已畏罪自杀了。不过看起来陆姑娘早就认定寡人是被他人利用了。”

    我只莞尔一笑:“不过是瞎猜罢了,若殿下并非被人利用而是蓄意伪造书信,又怎会让大都督苏瀛将我接入细柳营?

    恕陆昭直言,姑母稳居后位,自然是无意阻拦殿下的登基之路,就算有前嫌,终归妨碍不到殿下的江山。但是殿下自己却难防萧墙之祸,能肃清内部,再送陆家一个顺水人情,必然划算。或许还能化干戈为玉帛。”

    “昔年之事,寡人自会找该清算的人清算。”元澈的话一字一顿,似乎在极力忍耐着什么,倏尔,他的语气渐渐有了缓和,“言归正传,此次夜袭,寡人虽然可下活捉你兄长的军令,但战场乃生死之所,刀剑之下,难免不虞。”

    我见他已然答应,便正色向前,行礼稽首道:“望殿下缓行夜袭之令,容陆昭先去劝降。”

    元澈慢慢点了点头,问道:“你有几分把握?自古英雄可从未在江山与亲情之间犹豫过。”

    我轻笑,反问道:“难道殿下也认为兄长是蓄意反叛么?先不说叛变有无胜算,就算叛军一举拿下长安,陆家上下十余口性命就足以让他再背负一个不孝的罪名。吴国向来以孝治天下,兄长执意如此,也只会失去人心。因而陆昭此去,胜算很大。况且殿下也可让军队远远跟着,如果陆昭劝降没有成功,殿下也不会错失夜袭良机。事情若真发展至此,陆昭也自会听天由命。”

    元澈蓦然不言,信步走到我身边,炭火将他的影子拉扯成尖锐的形状——他原本就是身材颀长的男子。大帐内安静的很,我似乎能听到北风捎来的铁甲铮然之声。

    “你让寡人想起了东周时期的一个人——公叔痤。”元澈的话让我感到不安,“他这个人,贪恋相位,排挤吴起和许多有才之仕,但凡帝王大多不喜欢这类人。不过寡人倒是很喜欢他的知人之明,尤其是临死前他举荐公孙鞅那番话。”

    我似乎可以感受到他的目光深深剜着我,那种压迫感如同绳索一般勒得让人窒息。

    “王若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我勉强挤出个笑,原来这才是他想要交易的东西,“殿下想让兄长效力麾下?”

    元澈不紧不慢道:“陆归为前吴储君,这些年吴楚之地打着他旗号的叛军有不少,若他归附大魏,也是能安定一方、造福黎民的好事。你有一个时辰的时间慢慢想,一个时辰之后,寡人若得不到满意的答复,明日便要上奏父皇,陆氏兄妹死于乱战了。当然,如果你要想和两年前一样做出宁为玉碎之举,只怕寡人也没有欣赏的耐性了。”

    我了然:“殿下的话不必说的这么漂亮,陆昭答应殿下便是。”

    或许是因为我答应的太快,他起初有些惊诧,而后勾起一抹冷笑:“原来以为你是个有傲性的,没想到也有认命的时候。”

    听到认命二字,我亦垂下眼帘,我终究是认命了吗?

    元澈率军拔营,将我送至离兄长营地五里的地方。他给了我一匹马和一把短剑。我接剑的时候微微愣了一下——那是我的越女剑。自然了,他当时南征,负责清查广明宫,这柄剑在他手中倒也不奇怪。

    “寡人希望你能活着交还这把剑。”他骑着高高的骏马,寒铁之气让他的目光变得迷离不清,“但愿无兵戎相见之时。”

    战马嘶鸣,我曾与父亲行军边境,熟稔骑术。但跨上马的那一刻,我心中却是惴惴不安的,不知是否是两年的时光让我对兄长的信任变得稀薄了些许。

    疾行了几里路,长安的郊野很是空旷,但是草势很高,偶尔有几只乌鸦被马蹄声惊吓,立刻扑棱一飞,倒是把马惊了。不知走了多长时间,我依然看不到兄长营地的影子。再往西走了一里地,才看见了一些灶火和扎营的痕迹。

    我下马仔细勘察了一番,生灶的地方还冒着些许烟,用木椎扎营而翻出来的土清晰地烙在雪地上。很明显,人马已经拔营走了,但是还未走远。我意识到情况有些不对。我来的路上并未碰到叛军的人马,那么兄长很可能是往远离长安的西面撤走了。既然如此,兄长也很有可能预料到了魏军夜袭的事情。

    我原本还想以夜袭之事来劝说兄长归降,如今看来只怕不可能了。我拍了拍身上的浮土,正欲上马再往西行,突然,不知从哪里射出了几支散箭,狠狠地扎进了马肚子,马儿应声倒下。

    几个人影在黄土匍匐的路上模糊不清,我本能地抽出越女剑,却听到了一个格外熟悉的声音。

    “昭儿?”一男子声音唤着我的名字,那声音深中温厚。

    雪不知什么时候已然停下,银色的月光和着微风掀起了眼前人的衣角——是兄长。我不曾想在半路遇见他,许是多年不见,我早已不知道说些什么。兄长慢慢走了过来,我凝视着他的铁甲,铁甲上的纹路有些磨损,还有一丝丝污渍,但却是他出征前所穿。兄长身后有几名侍卫跟随着,另有一人,一身玄墨色的曲裾深衣,头戴远游冠,眉眼狭长,双唇薄如柳叶,一副谨慎的神色。(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