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帝后 > 第五章 蹊跷

第五章 蹊跷

笔趣阁 www.xbqg8.com,最快更新帝后 !

    桌上的菜品公孙氏早已吩咐厨房重做换了新的。魏帝与姑母上座,我只在下首处陪宴,并不同席。魏帝频频替姑母布菜倒是显得其乐融融,姑母反倒像极力将自己隐在布景之中一般,偶尔几句,也只是答一两字等无关紧要的话。

    魏帝倒像是习惯了,一副无所谓的样子,自斟了酒,问了我母亲家中安好之后,便与姑母说起朝堂的事情来:“今日有人劫到了一封书信,说是皇后写给凉王的。朕知道你不会给启祥写信。”魏帝轻轻拍了拍姑母的手,语气极温和,“不过朕倒是给启祥写了一封信。”

    姑母眉眼微微一抬,似乎将些许注意力从各式菜色上离开,旋即又恍若常色道:“写的什么?”

    魏帝道:“信上写,朕可以许诺他任何一样东西、任何一个人,只要他将凉国和安定交出来。不仅如此,朕还许他一世平安。”

    “这封信他可不敢回。”姑母的神色黯了黯,然而话里却藏了机锋,“一世平安。陛下只怕给不了。”

    “他是没回信。”魏帝一边亲自布菜,一边道,“但他的十万大军已快开到长安了,这不就是回信么?朕让他自己选,是他选的江山。”

    我望向姑母,她的目中似有什么东西微微闪动,旋即,又恰如风中残烛一般熄灭了。

    酒过三巡,魏帝放下酒觞,对姑母徐徐道:“叛变的事,朕怀疑有人意图利用陆家,欲对你兄长不利,间接挑拨前吴王室与我大魏的关系。因此朕想,当此非常之时,靖国公府的人还是不要随意外出比较好,守卫增加一倍,府上衣食皆由各司调拨供应。”

    姑母从盘中夹了菜,摒着纹锦盘云的衣袖,稳稳放入魏帝面前的碟子里。“陛下是不是对臣妾不放心?”姑母嘴角的笑意,一如身后半星时而明灭的灯火,似有一丝踌躇。

    魏帝只放下筷子,亦温沉笑答:“朕并非对你不放心,让朕不放心的是凉王。”

    三言两语,隐藏千般。

    我已无心宴饮,寻了个借口便出来透气,魏帝与姑母大抵也不愿难为我,便恩准了。雪还在簌簌地下着,我独自撑了伞出去,闲庭信步,倒也自在。随手攀了一只梅花,嫣红色的花瓣沾着纤纤白雪,更显葳蕤可爱。然而于宫中踏雪寻梅,勾起了我在吴国的回忆。兄长冬日最喜梅花插瓶,不知夜晚的战营里,他的案前可有暗香疏影。如今已在长安城外扎寨了吧,还是说已经中了魏军的圈套?

    我不敢再往下想,只觉得心里惶惶然,也无心思赏这梅花。

    “凫靥裘虽然华贵,却不是什么上好的御寒之物。外面风大,陆姑娘还是回殿内比较好。”

    不远处墙下穿来一名男子的声音,那声音倒耳熟,回头望过去,正是才在宣室殿门前见过的那位大都督。从魏帝和太子元澈的话语中零零碎碎拼凑出来一个片段,大都督苏瀛,镇守吴郡两年。

    我只中规中矩地行了礼,道:“见过大都督。”

    苏瀛抬了抬手示意我起身。他似乎在这里站了许久,披风和肩上落了不少雪,他的双目似乎在秋水中汨过一样,清净却有着男子的性格中的分明。

    我俩干杵着站在庭中,许久无话。半天我才撂下一句:“兄长卷入叛乱之中,陆昭与大都督本不宜有所往来,还容陆昭先行告辞。”

    苏瀛只微微伸手虚拦,道:“细柳营五千铁骑明日傍晚便拔营出征,太子殿下为主帅。陛下如今并未表示必留陆公子活口,你兄长的生死,唯在殿下一念之间。其实此次叛乱,内有蹊跷,只怕陆公子此次也是被硬拉下水,深受其害。”

    “何以见得?”见他说得颇有道理,我虽心下着急,却依然不露声色问道。

    苏瀛倒是说的不紧不慢,语气一如他那一袭天水碧的披风一般浅淡:“檄文。姑娘身在闺中,难怪不知宫内事了,说到底也是薛琬那个《削藩策》闹得。凉王的檄文上说,自己为大魏戍守北疆多年,有功无罪却要被削去五十县,并大骂魏帝以阴毒手段逼迫他和武威太后无立足之地,故而揭竿而起,意图谋反。”

    我默然思忖,檄文乃为军书,或言己方休养生息、政治清明,或言敌方暴虐苛刻,佞臣当道,不过是给起兵一个说头。简言之,檄文不仅仅是对敌方的声讨,而是增己士气,广招兵马,以聚天下之师。凉王以削藩为名起兵,兄长并无理由参与,只怕是听信了谗言。兄长曾陷入百越之手,两年杳无音讯,想来对家中情况不熟悉。若有小人说魏帝将陆家囚禁长安,兄长并非极稳重之人,出此下策也属情理之中。

    事情或许尚有回旋的余地。但我确知救下兄长并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如今陛下已加派侍卫看守国公府,又不许府内的人随意进出,只怕兄长知道之后,更加定了反叛之心。况且……”我犹豫了片刻,“况且太子殿下似乎与我陆家交恶,求情这事,殿下也未必肯。”

    苏瀛神色黯了黯:“经年往事,在下也没想到太子殿下会如此在意,不过以我的了解,殿下对你应该必无恶意。将欲取之,必姑与之。陆姑娘聪察,其实殿下未必无事有求与你。”

    我先是微微一怔,想到今日宣室殿之事,了意于心:“既然是救命的水草,那在下权且抓一回罢了。只是不知大都督要我以何物作为谢礼?”

    “谢礼?”他歪歪头,不解其意,雪沾在他的眉角上,濡化了一丝明澈的笑容。

    我道:“将欲取之,必姑与之。大都督将解救兄长的方法告诉了陆昭,不会只是兴致使然吧。”

    “确是兴致使然。”苏瀛的语气中似有一分认真,然而话锋一转,还又道,“若要真要谢……两年前,我随殿下南征,曾见识过闻名天下的越女剑,长不盈尺,锋利无比。见之似好妇,夺之似惧虎。若在下可得之一观,实属荣幸。”

    越女剑曾是我的佩剑,儿时读《东周列国志》,曾痴迷于书中的越女论剑,央求父亲赐一把剑与我。父亲命人寻遍吴越之地,有个自称是欧冶子后人的造匠献此短剑。不过它如今并不在我手中,魏国的军队最后离开广明宫的时候,收走了我们很多东西,这把短剑或许在魏国武库之中,亦或被赐给了谁也不一定。

    “姑娘真真让人好找。”身后公孙氏的声音冷不丁地吓了我一跳。

    苏瀛含笑向公孙氏欠了欠身,公孙氏亦欠身回礼。内司官居一品,位比尚书,且大魏并未约束女子言谈涉政之权,这也难怪公孙氏不必对身为大都督的苏瀛毕恭毕敬了。

    我那时并不熟悉公孙氏的为人,只谨慎道:“半路偶遇,谈了几句,差点把时辰给忘了。”说罢向苏瀛行了一礼,“陆昭就此别过。”

    苏瀛亦不多说,只是和拳行礼。(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