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丁香千结文集 > 凄美情悲蕴其中

凄美情悲蕴其中

笔趣阁 www.xbqg8.com,最快更新丁香千结文集 !

      魂断蓝桥是一部经典的爱情悲剧片。这个爱情悲剧发生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环境中———英国度假的罗依假期已满,即将奔赴法国。在滑铁卢桥上,他救了芭蕾舞演员玛拉一命,二人一见钟情。玛拉不顾剧团女经理笛尔娃夫人的严厉反对,同罗依幽会。第二天上午,罗依因行期推迟,找到了玛拉,要和她马上结婚。可错过了教堂规定的结婚时间。两人决定第二天再去。然而就在当天傍晚,罗依被召回军营。由于错过了剧团的演出,玛拉和好友凯蒂被一同开除。玛拉无意间在报纸上得知了罗依阵亡的消息,失去爱情的玛拉觉得一切都失去了意义,为了生存,她和凯蒂沦为妓女。在滑铁卢车站招揽生意的时候,玛拉在人群里看到了罗依,罗依把她带往家乡。在苏格兰的克劳宁家,罗依的母亲叔叔对玛拉很满意,然而其他人很不喜欢玛拉的舞蹈演员的身份。玛拉感到了巨大的压力,她来到滑铁卢桥上,独自倚着栏杆,眼神呆滞。一队军用卡车隆隆开来,玛拉平静地迎着卡车走去

    这部影片之所以被评为风靡全球半个多世纪的好莱坞战争体裁的爱情故事片,是因为影片中塑造的发人深思的悲剧艺术形象和影片中表现出的人性之美和它在战争和强大的世俗势力面前的无力和毁灭。下面从几个方面来谈一下电影的悲剧艺术。

    一.片名的委婉暗示。

    电影英文片名waterloo bridge是一个很巧妙的名字。waterloo,中文译名滑铁卢。说起滑铁卢,稍懂历史的人一定会想到历史巨人拿破仑•波拿巴。滑铁卢是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南的一个小镇,与欧洲的许许多多小镇一样,滑铁卢镇古朴而宁静,并无多少特色,但它的名字却是响彻世界,即使对它毫不了解的人也常常把它的名字挂在嘴边,说起某人在某场官司或某场比赛中遭到失败时,就必定会说,某某遭遇了滑铁卢。waterloo bridge,中文译名滑铁卢桥。滑铁卢桥又叫伦敦桥(london bridge),始建于1817年,是一座九孔石桥。当其建成通车时,正值英国的威灵顿公爵在滑铁卢战役中大胜拿破仑两周年,该桥便由此得名滑铁卢。说起这座桥,我们更多的人知道的是伦敦桥这个名字,但是电影却选择以waterloo bridge为名,暗含着玛拉的瑞德的爱情悲剧性的结局和战争的惨败,颇具悲剧意味。

    二.悲剧主人公之一玛拉。

    亚里士多德指出:“悲剧主人公在道德品质和正义上交不是好到极点,但是他的遭遇并不是由于罪恶,而是由于某种过失或弱点。”正是由于他的遭殃不是由于罪恶,所以才会引起人们的怜悯与同情,也正是由于他不是好到极点,而是“和我们类似”所以才使我们担心犯同样的错误而感到恐惧。(1)电影塑造了一个美丽、善良、有才华又对爱情充满美好憧憬的芭蕾舞演员形象。女主角费雯•丽的天生丽质和真实自然而又娴熟自如的演技融合在一起,更加强了故事的悲剧色彩。

    女主人公玛拉是一个美丽的女子,她正值青春年华,有着迷人的模样的窈窕的身段,使罗依一见钟情。这一点主要是靠费雯•丽的美展现出来。然而她的美没有能够和良好的家世相结合,是造成玛拉走向毁灭的原因之一。她在罗依苏格兰的庄园里,就是因为她的美貌和优美的舞姿以及罗依对她的迷恋引起了除罗依的母亲和叔叔外其他人的嫉妒和排斥。因为她没有和罗依一样门当户对的家族,罗依叔叔无意中的谈话使玛拉无法承受罗依家族对婚姻与爱情的观念,最终走向死亡。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可是美并没有给玛拉带来幸福与好运。它把罗依带到了玛拉的面前,却又让她因此而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工作,饱尝生活的艰辛,同时,她最终也没有和心爱的人结合,而是走向了死亡。越是美好的东西遭到破坏,其悲剧意识也就越浓厚。玛拉的死让我们觉得无比遗憾。遗憾之余,又不由深思,一个如此美丽的生命,为什么会遭到那样可悲的命运呢?是偶然还是必然?

    玛拉同时也是一个善良的女子。

    玛拉的善良先是从笛娃尔夫人训话时凯蒂悄悄地给玛拉传罗依的信时表现出来的,笛娃尔夫人发现了她们,玛拉怕凯蒂为难,坦言说信是给自己的。并因此而受到笛娃尔夫的羞辱——当众把信的内容读出来。她在被解雇后,和罗依的母亲见面,无意中发现了报上登的伤亡名单中有罗依的名字,晕厥过去。但是罗依的母亲看起来还不知道这个消息,为了不让罗依母亲伤心,她假装自己不安的神色是因为酒,宁愿让瑞德母亲误解,也不愿意让她难过。解雇后穷困潦倒的生活,但未失去生活的信心和尊严。她没有让瑞德的母亲来帮助自己解决生活的难题。而是选择了独自承担。当她发现基蒂为了养活自己出卖自己的肉体的时候,以为瑞德已死的玛拉义无反顾地做起了同样的工作,减轻朋友的羞耻心和负罪感,也为了和朋友一起承担起艰难的生活。再次见到罗依后,玛拉心里一直很不平静,她的不安被罗依错当成惊喜,她不想让她和罗依的纯洁的爱情因为她污秽的肉体而蒙受阴影,可是又怕刚回家的罗依无法承受这样的伤害,只能说出:“你还活着,你还活着!”但是当罗依带她进入他的家庭,玛拉进一步了解罗依家族的历史以后,她不想自私地接受罗依和他母亲、叔叔的爱而给罗依的家族染上污点,她对罗依无私的爱,使她最终逃离了罗依。电影对玛拉离开罗依家的情形表演很充分,表达了玛拉深爱罗依,怕他受不了打击,不想让他知道真相,而宁愿自己承担一切罪责。

    玛拉又是一个勇敢的女子。

    当爱情来临的时候,她能够大敢抓住它。笛尔娃夫人不让她跟罗依接触,但是她宁愿冒着触犯笛尔娃夫人的危险,一次次与罗依见面,最终引起笛尔娃夫人的误解和不满,这也为表现下一步她举步维艰的生计埋下了伏笔。

    影片中出现了她们找工作的镜头,无数次的希望,无数次的失望,用尽了千方百计,但是仍以失败而告终。但是玛拉并没有丧失对生活的信心和希望。但是当她得知好友凯蒂用身体赚钱来维持自己的生计的时候,她勇敢地面对现实,和朋友一起承担生活的屈辱。

    玛拉还是一个很有才华的舞蹈演员。

    玛拉在片头和罗依在防空洞的谈话中幽默地说:“我能双脚在空中连续击打六次。天才的演员可以击打十次,而天才一百年出现一个。”罗依去看玛拉的表演时,玛拉优美的舞姿和她在表演中的重要地位都展现了玛拉的舞蹈才华。她像一只优美的白天鹅,在台上翩然而舞。罗依被她的舞姿吸引住了,以至于忘了坐下,后面的观众急于看到表演,请罗依赶紧坐下。电影中还有这样一个镜头,在表演结束后笛娃尔夫人评论大家的表现,可见她是一个严厉得近乎苛刻的人,可是她没有挑出玛拉表演上的问题,足见玛拉在舞蹈方面很有前途。

    当然她也不是纯美的化身,她“不是好到极点”而是“和我们类似”因为种种原因,她的人生出现了一些瑕疵。比如她对人生的妥协。在看到罗依的“死讯”之后,她和凯蒂的生活极度艰难。虽然她为了工作想了很多办法,但是她宁可沦为妓女,也始终不肯去寻找罗依母亲的帮助。在罗依回来之后,她一度也曾动摇过,想和他一起重新拾回那段爱情。因为她这些不完美的表现,使玛拉这个人物立体生动,拉近了和我们观众的距离。并且使我们不由地要思考:如果是我,遇到那种情形会怎么做?又该怎么做呢?

    美学原理中在悲剧审美部分中写道:在悲剧审美的过程中,充满着强烈的伦理追求和积极的真理探索。一方面,在悲剧冲突中伦理的因素占有非常突出的地位,它把善与恶、美与丑的尖锐冲突鲜明突出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因而悲剧结局总是引起人们强烈的伦理感应。另一方面,悲剧还发人深思,引起人们对于真理的积极探索。(2)电影中高雅的舞蹈、纯真的爱情和残酷的战争、陈腐的家族观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美的看起来更美,丑恶的更加丑恶。并且引起人们对玛拉之所以选择自杀深深的思考,探究玛拉此时的内心世界和造成这样的后果的外部的原因。

    这样我们就会回想起电影的两条线索。一条是明线,描写玛拉和罗依的爱情。一条是伏线,描写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是描写战争对英国造成的影响)。爱情故事和战争的进程交错发展。玛拉和罗依的相遇是因为躲避空袭,因为罗依部队行期推迟,成全了他们一见钟情的爱情,当他们想要在仅有的两天时间里结婚的时候,却又因为部分紧急召集而被迫放弃。战争把他们分开,又奇迹般地把他们连在一起。他们的爱情始终与战争纠缠不清。罗依本身又是一个军人,这样一个特定的身份,为后面描写战争对英国的影响提供了方便。正是因为罗依是军人,所以才会出现婚前的紧急召集,使他们无法如期完成婚礼仪式。正是战争中断了他们的爱情,又因为一个假的死讯,把玛拉推向了深渊。没有了爱情,她失去了生活的希望,放任了自己,只是为了活着。也是因为战争,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回国的军人,玛拉才会意外地遇到罗依整部电影把玛拉和罗依的爱情经历和战争自然地融合在一起,不露痕迹地鞭挞了战争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灾难,对美的事物的破坏。

    三.影片还几次出现了玛拉的幸运物,让人感觉到人生的命运并不完全掌地自己的手里,冥冥之中好象真的有那样一股神秘的力量。幸运物第一次出现是在滑铁卢桥上,人们都在匆忙地赶向防空洞躲避空袭,这时,玛拉的幸运物掉落在车道上,玛拉去捡的时候差点被车撞上,幸好被路过的罗依救了下来。幸运物的第一次出现就给主人公带来了好运——避免了一场灾难。第二次是空袭结束后玛拉和罗依分别,玛拉把幸运物送给罗依,并祝他能平安归来。(后来罗依虽在战场上历尽艰险,却如愿平安归来)第三次是罗依回来后把幸运物还给玛拉,说他回来了,幸运物应该让玛拉保管,因为他们再不会分开了。此时,幸运物又成为玛拉的象征。第四次是玛拉在滑铁卢桥上平静地走向军车之后,屏幕上没有出现血淋淋的画面,而是采用了委婉的象征手法,只拍摄了军车过后地上散落的手提包和吉祥符的镜头,来暗寓她生命的消逝。

    幸运物的四次出现在故事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里暂且不提。我们只从另一方面来分析幸运物的四次出现,它让人觉得人的信念好象可以通过某种我们不能理解的途径变为现实,让人觉得人生的不可捉磨,从而加强了电影的悲剧意味。

    四.友谊。

    电影在描写真挚热烈的爱情的同时,也描写了真正的友谊。凯蒂为了玛拉的爱情,不怕笛娃尔夫人严厉的规定,大胆地为她和罗依牵线,消除误会,又在玛拉被解雇后,故意顶撞笛娃尔夫人,放弃了自己的工作,陪伴玛拉。当她们生活一筹莫展的时候,正好遇到玛拉看到罗依的“死讯”而屡次昏厥,为了朋友的身体和生存,她毅然背着玛拉卖身维持生活。而当玛拉再次遇到罗依的时候,她为朋友感到高兴,但是又悄悄地退身幕后。玛拉得知凯蒂为了救自己沦为妓女后,为了消除朋友的羞愧和不安,她也偷偷地做起出同样的事情玛拉和凯蒂的友谊是美好的、真正的友谊。真正的友谊不需要感谢。她们两个互相为对方着想,为了朋友甚至可以牺牲自己的前途,原则,但是她们从未互道感谢。语言在真正的友谊面前是苍白的。

    两个可爱的舞蹈演员,两只可爱的“白天鹅”因为战争,她们失去了工作,失去了生活的来源,被迫出卖自己,沦落红尘。而就在这样的环境当中,她们仍然相依为命,坚强地生活下去。令人观后不禁被她们真挚的友谊深深感动,又为她们的不幸遭遇扼腕而叹。

    片中还多次出现主旋律——友谊地久天长

    怎能把老朋友遗忘

    我时常这么想

    怎能把老朋友遗忘

    和往日那好时光

    希望你改变主意

    把你的爱带给我

    甜蜜而完整的爱

    我会把身上的所有全给你

    让我们举杯共祝

    友谊地久天长

    一是歌唱美好的爱情,一是歌唱美好的友谊。可是美好的事情终是短暂的,一切都因为玛拉生命的消逝而结束。曾经的爱情成为黯然怀思,抱恨终生;毫无间隙纯真无瑕的友谊只剩下个形单影只,不知所踪。这不禁引起了人们无尽的哀思:是不是所有的故事都将被遗忘,永不追忆?是不是所有的故人都将被遗忘,和那些友谊地久天长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