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刀哥文集 > 故乡写景图

故乡写景图

笔趣阁 www.xbqg8.com,最快更新刀哥文集 !

      故乡是岭北的一个小山城。有好事者(清代县令)提了个故乡八景:青云夕照、朱砂夜月、平岗天马、古洞石羊、南桥双碧、西峰叠翠、恩寺寒烟、龙泉峭壁。说来也巧,俺的少年时代居然与这些大自然的秀丽风景有着异常密切的关系。  

    父亲是外地人,我从小自然在外婆家长大。那是滨河临桥的一条清朝古街道,青石板路,青瓦木檐,一有微雨,那种烟雨的氛围,彩墨也难画。家门口的一处小码头,也是长条石铺的阶梯,左边是一个峭壁,右边却是绿油油的稻田。小时候,母亲或外婆就在这个青石码头捶衣,我们则游水嬉戏,经常比赛从那峭壁上往下跳水,那是最欢乐的童年时光。

    从码头望过去,就是“南桥双碧”了。那是一座不大的双曲石桥,雨水冲过桥上的石板,晶莹碧青,栏杆也是青的,让人顿生美感。最美的是在月夜,河水如镜却起微波,桥拱映在水中,就是两个浑圆而荡漾着的碧影。

    同样的夜月,我们散漫着往河下游走去,很快就见到翰林山的一壁,君临着河水,在水面上却有一个溶洞――那就是朱砂岩了。朱砂岩很深,水浅之时甚至可以乘筏而入,与山中的溶洞是大一体的。我们却经常是在洞口的平坦处垂钓,看风景,凉风吹来,洋溢着山水的气息,那也是心灵的一种雍容境地了。朱砂岩迎着月,抱着月下的那一片河水,就像一面镜湖,美得像蓝天,美得像田野。

    翰林山,也是有着凌乱石头铺成的路。山上一座七级石塔,巍峨雄壮,直耸青云――故名青云塔,也叫翰林塔。翰林山被此塔分了阴阳,山南是丛林,嶙石点缀其间,鸟鸣翠峰,河水东绕,那是绝致的妙景。北麓更是郁郁葱葱的莽林,密得很,灌木和蘑菇都多。青云塔就在这样的巅峰矗立着,迎着日月升降,见证山城的所有变迁。――那种夕照的雄伟,列入八景之首,名正言顺。  

    从小就在坐拥八景之三的环境长大,本已是幸事,却想不到因为儿时父母亲工作的变动,继而又多与其它秀丽风景相伴。  

    石羊,是故乡极具喀斯特地貌的小镇,溶洞很多,我小时候简直就是爬古洞和峭壁长大的。但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却是那幽幽翠静的武当山。武当山主峰离小镇越3里山路,俱是条石铺的路,两边是清秀的古树林。峰回路转,却时而出现一大片的竹海,那是非常壮观的植物海洋,一阵风过来,掀起一片哗哗的竹浪,让人心动神摇。爬山的季节最好是夏秋之交,那是天高气爽,野果与花也多有夹杂,群林则点缀着各种色彩。蓝天、白云、翠竹、古树、青山、野鸟,那是再多话语和文字也描述不了的美景。

    爬翠峰又是另外一种意境。翠峰俯视着城外最大的湖泊――金陵湖,海拔是境内最高的,登到山巅,仿佛可以摘到白云。翠峰是烟雾萦绕的,那也许叫仙气。爬到山腰歇息的时候,回头一望,那漫山遍野的山茶和杜鹃,分外艳丽。再望远处,就是浩瀚的山湖了,山湖是九曲的,很深很长,在山上看却不宽阔。点缀着粼粼反光的,却是最富贵的一种风景。

    中学时代,能骑自行车了,那时最大的乐趣就是在周末去龙泉山攀岩。龙泉山顶怪石参差,树木是从石崖下面长出来的,很趣致的一种美。听说之前是有一处古庵的,旁边有泉井,溪水从龙口喷出,缓缓在石上流开,异常清丽,游人捧之如饮甘露。所以此山名为“龙泉山”中学时代最喜上山探险,还玩弄摄影,龙泉山那奇特的风貌,就是我们最欢乐浪漫的景园了。

    恩寺寒烟,说的就是我的中学母校了。原本古寺外是一片斜径,道边密密的都是翠柏,漫步在此道上,每天的心情都是最好的的。后来成立了云梯中学,我们就在这样的景色中成长,那是何等的一种惬意。  

    时过境迁,故乡的八景也许今非昔比了,但是在我少时的记忆里,它,总是那么地鲜明,那么地灵动和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