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刀哥文集 > 我眼中的人生哲学

我眼中的人生哲学

笔趣阁 www.xbqg8.com,最快更新刀哥文集 !

    编者按  人是一切的根源,自己本身就是一部哲学,我是谁?!或许弄清楚了自己的人生哲学,也弄清的整个社会!但并非易事。  我是谁?或许读了作者这篇文章,能有些启发  第一章、人生哲学的由来。

    ――每个人必须走的路。

    首先申明一点:当今时代,研究人生哲学并得出一个系统的结论,不是难事。

    哲学分两块“形而上、知识论”板块向上探讨人的感性、知性和理性的关系;“物理”板块向下研究世界本原和物质本原。把这两大块稍微弄懂了,拿来指导自己的人生道路,我觉得这就是“人生哲学”了,也可以说就是形成了你的“人生观”

    感性,指的是人的欲望和情感;知性,是人的通过生存感知或学习得到的经验,得到的对世界的认识;而理性,则是指事物本质――万物的本原,不依你的思维而存在的那些道理和真象。

    举几个例子来简单描述一下。肚子饿了吃一顿好吃的,感觉很满足,这是感性;看见路边的乞丐快要冻死,感觉悲悯,这也是感性。根据菜式的色香味,判断菜好不好吃,这是知性;看见月亮由圆变缺、潮水涨落、四季交替,明白这些自然现象的产生原理,这也是知性。好了,那么大家都知道月亮圆缺是地球的投影、潮水涨落源自于月球的引力、四季轮回则由地球公转而来――这都是科学道理,我们姑且当它是理性――它究竟是不是理性,谁也不知道(注1),比如在一千年以前,人们对这些自然现象的“理性”认识就并不是这样的。

    好了,我们了解了哲学的这些简单词汇的含义之后,问题就来了,研究哲学对我们的人生有什么帮助呢?哲学这么抽象,看似枯燥和空洞,我们怎样去理解和把握它呢?

    我先不作回答。我来简单说说我和哲学的故事吧。

    在大约十年之前,我一直浑浑噩噩的活着,就像绝大多数今天的人一样,还活得不错。但是后来我的生活产生了一些变故,从此我开始经常思考人生。那时我首先想到的问题就是:婚姻和家庭到底是什么东西?爱情到底是什么东西?后来似乎想通了,但新问题又接踵而来:既然共同生活的人,观念基本要一致,那么一个人的人生要处理好哪些观念呢?后来又似乎想通了,问题却还在继续:那么,什么样的人生观念才是正确的呢?――终于,越来越多的问题似乎无止境地向我扑来,纷乱杂呈,几乎让人无法招架。后来一想,这不正是无数个中国人都要面对的问题么?我人生碰到的谜团和已经浑浑噩噩活过的日子,肯定是不幸的,但不正有很多人都在重蹈我的覆辙么?――因此,我觉得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应该很有意义,我就是这样无法自控地开始我的哲学探究道路的。

    还好,我本是一个理科生,对很多事物有客观的认识。我同时又是一个兴趣很广泛的好表现自己的人――浅薄到希望自己通过思考,可以得到一条适合大多数人的人生道路。当时因为工作的原因,我接触很多管理学方面的知识――管理学本就是一门研究怎么去做事的学问(注3)。通过对管理学原理的学习和实践,我基本上对自己所做的工作和人生计划越来越明白和深信不疑――也许心灵通透的根基就来源于管理学。于是,从我基本树立了人生目标和通过制定我的人生计划开始,我开始一个接一个去解开人生的谜团了。

    说到这里,也许有人开始哂笑,人生哲学的东西,你能全部解的开么?是的,如果是在几百年前甚至是在几十年前,我几乎无法去获得一些真知,我想这样的话就算我能解开一些人生谜团,那也是臆测。但是今天不同了,世界的本原,人的本原,人类遗传进化和人类意识的本原,都有前人宝贵的经验了、都几乎被科学所证实了的。人的本原(包括生命的本原),虽然还有很多未解之谜,但基本大家都承认:人,是由古人猿进化而来的;遗传和进化的机制、人类意识产生和运作的基本机制,在21世纪开始之前,都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达尔文、孟德尔的学说,通过人类基因组计划工程的研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和发展;意识领域的研究,通过鼻祖弗洛伊德的振臂一呼,到现在也紧密地结合了人类基因组工程和人体科学(大脑、神经冲动)的研究成果,获得了大量的突破。对生命存在的形式和意义,则更不用担心――从孔孟、老庄、苏格拉底、柏拉图开始,经历卢梭、康德、里普斯、黑格尔、叔本华、尼采、马/恩、弗洛伊德一直到海德格尔、弗洛姆、萨特、马斯诺,那一个大师不是像一颗太阳把我们的思想暴晒在真理的天空下面?更为庆幸的是,这些研究成果在今天信息大爆炸的这个时代,连我这个无名小卒都能从相关书本上得到(萃取)所需要的知识。

    换句话来说,当今时代的理性已经具备了一个很好的大环境,剩下来就是探讨我们的知性如何去认识理性并指导感性的问题了。这个问题简单来说就是:人,是怎么样活着的?相信探讨完这个问题,大家也许可以有一些自己强烈的感触并渴望得到自己认可的一种活着的方式的。

    第二章、人是怎样活在世界上的?

    ――兼浅述人的意识构成:原意识和思想。

    从一颗受精卵开始吧!

    正常人类的26对染色体携带的基因密码,几乎对分地来自母亲和父亲。这些目前还未完全破解其运作机制的基因组,引导着这颗受精卵一分二,二分四很快便以几何级数的速度开始分化功能细胞群,那就是器官。我不确认胎儿的第一缕意识是何时发生,那肯定是第一个神经细胞产生以后的事情――在尚未接触到外界环境之时,胎儿的活动和所有的原始感知都来源于遗传。那是百万年来人类和大自然交流的结果,这些结果变成了智慧凝结到了每一个人类基因里面,这些智慧不但决定了胎儿能够正常地成形、正常地长出头脑四肢和两性有别的生殖系统能,更可贵的是这些智慧还赋予了胎儿全面的、系统的、适合人类生存在这个危险世界上的意识体系――人类原意识(注2)。

    人类原意识决定了什么呢?举些例子来说:原意识决定了你的所有人类欲望、决定了人类对环境的所有本能反应(比如生下来就会哭、对无法表达的快乐就会笑等等),并且决定了由人类欲望而来的所有情感和情绪。

    从新生儿呱呱落地开始,人类开始接触世界了,它首先开始有了本体感知(严格来说本体感知从在母亲体内已经开始),然后就开始学习。如果我们把本体感知叫做“经验”把学习到的感知叫做“获知”那么,我们就可以知道,人类排开原意识,只能得到“经验”和“获知”常理来说“经验”和“获知”在人脑中产生的结果,就是人类的思想。――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人类的欲望和情感由原意识而来,思想编者按  人是一切的根源,自己本身就是一部哲学,我是谁?!或许弄清楚了自己的人生哲学,也弄清的整个社会!但并非易事。  我是谁?或许读了作者这篇文章,能有些启发则由生活经验和学习的“获知”而来。

    我们探讨人是怎么活着的,无非就是要研究人的行为和他意识之间的关系。行为和意识统一,就是正常的人――否则就是痛苦或精神分裂的人。那么人的行为是由思想还是原意识决定的呢?――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我们将会在后面的章节里面探讨。

    婴幼儿首先是在家庭的环境中长大,他学到些什么呢?在这个阶段的早些时期,他会不加思索地表达自己的任何欲望,没有人会觉得他可笑活着可鄙。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父母和亲人就会开始规范他的想法和行为――这些规范就是对他的本体经验和“获知”产生影响的时候了。举个例子来说,在稍大的时候,大人会要求小孩不可随地拉尿,拉尿要拉到厕所里去,否则会打屁屁――打屁屁(疼痛)直接给孩子带来本体的感知经验;大人还会教导孩子:随地拉尿尿会很丢面子,会给人耻笑――这就是教育了“教育”是“求知”的同义词,它带给人的是“获知”儿童,正是在这种“经验”和“获知”中长大,而这些经验和获知,绝对是社会性的、是社会能容纳的道德和行为准则。

    在继续下面说的人的成长故事之前,我们必须承认一个定理,人不能离开社会独立生存(对这个定理有异议的,可以另外探讨)。

    儿童在家庭的环境长大了,学会了语言和基本的行为准则,接下来就是学习和求教,再接下来就是工作和彻底地、独立地融入社会――一直到恋爱、婚姻、繁殖、死去。在整个阶段里,人不断地获得更多的本体生存经验和“获知”这些经验和获知不用说,肯定仍然是社会性的、是社会能容纳你的道德行为准则以及法律约束。

    到这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从人呱呱落地开始,就逐渐地受制于人类社会了――从本质上来说,人生,就是感知人类社会和适应人类社会的一个过程。人的行为,必须受制于社会准则,必须受控制于“思想”――思想,就是人类因生存在社会环境中所感知或者“被获知”的那部分意识。

    我们再多花点时间来论述一下“思想”吧。仔细地客观地想想,你成长和学习中学到了什么?无外乎两大块:德和知。德,指导你如何做人;知,指导你科学看待世界万物万象。对“知”也是社会性的“知”――如果你不需要融入社会,你觉得太阳是方的、花朵都是臭的、地球是三角形的似乎没什么关系;但是社会的生存要求你知道太阳圆花儿香地球圆圆绕着太阳转。对于“德”则更是社会性的“德”你不需要社会,你就可以随地拉撒、茹毛饮血、三年不洗澡、一辈子不理头发。所以“德”的本质就是要你依照社会道德和法律等行为规范来做事,否则你会遭受社会的抛弃甚至是法律的制裁――强制剥夺你的自由。因此,你活了多久,就必须被这种教化和“思想”控制多久。

    思想控制人的行为,是依照“后果效应”的。若你未被社会“教化”你会肆无忌惮,做任何事情不受制约。但是我们说过了,你小时候随地撒尿会被“打屁屁”、长大了做不道德的事情会被社会抛弃、做违法的事情会被关入监狱。你大脑运行你的“经验”和“获知”也就是思考,你的“思想”就会告诉你,不,我不能那样做,那样做后果我接受不了。

    所以,思想,是人的意识的重要范畴,是控制人的行为的“显层意识”

    那我们也就得到了人类意识和行为的关系了:1、从人类的动物躯干得来的是人类原意识,原意识决定你对生存的所有反应――也就是你的基本感知和行为冲动。2、思想则负责监控你的生存反应和行为冲动,确保后果能被接受。换句话来说,思想,才是决定你的行为的显层意识。

    人作为一个动物的生存目标,就是要实现自己的生存意愿:按马斯诺的需求层次理论,就是生存、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但是,人的欲望和行为冲动时刻被社会和环境所压迫着,这就是道德和法律导致你的思想压制你的原意识。因此我们不得不承认:

    ――人,就是这样活了一辈子。

    第三章、生命的意义

    我们回顾了人的一辈子:从人呱呱落地到年老(或者不知何时)死去这一大段时间里,人一直在体验和学习。而体验和学习的目的却很可笑:那就是要为自己的行为套上思想的枷锁。话说回来,并不是只有人类可以有经验后果效应,所有的高级动物(尤其是群居动物)都有,所以要明显地给原意识和思想划一条分界线,是不可能也不合理的(*注3)。那么人类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为什么要用人类社会的生存体验和学习的“获知”形成思想来控制自己的行为呢?

    那是因为人离开群体无法独立生存。首先是人这种动物,不具备猛兽般强大的体魄,孤单的人在弱肉强食的大自然中,生命是十分危险的;其次是,因为无法独立生存的缘故,人类万千年遗传和进化所得到的原意识,也促使人类有“孤独”感知,这种感知让人有群居、社交的强烈欲望,孤单的人很难战胜这种情感。这两点决定了:人,应该是社会性的人。

    撇开社会性不谈,人首先还是一个动物。而动物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生存”为了生存,动物可以做很多它们应该做的事情:为保护自己或幼崽而杀死敌人、为饥饿而杀死其它生命以获取食物、为贪婪/霸占和性欲而战斗等等。这些兽性,人类自然也不可避免地被遗传到了原意识里面。

    我们可以说,对于动物,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存活。尼采把这种生存意志叫做“权力意志”但是人类的生命的意义,绝不仅仅在此。

    我们通过学习历史可以看到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人类和动物的最大区别,在于适应并改造甚至创造生存环境――而这种改造环境的能力,并不是个体人的、而是属于全部人类群体的。但是在一个人类群体里,个人的价值越高(通过努力体验、学习和感悟获得的个人价值),就越能引导整个群体更有效地去认识和改造世界,就越能获得群体的尊重和拥护。

    所以,我们基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对社会人来说,个人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他的能力有多少,他对人类社会的价值有多大。换句话来说,对于人类社会,李嘉诚、毛泽东的生命的意义,与阿q、杨白劳的生命意义,是不等价的――尽管对个体生命来说,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这就是因为你首先只能作为一个社会人而存在。

    也许这样被动推导而来的生命的意义有点空泛,但是这确确实实就是人类社会千万年的经验赋予个体人的道德准则编者按  人是一切的根源,自己本身就是一部哲学,我是谁?!或许弄清楚了自己的人生哲学,也弄清的整个社会!但并非易事。  我是谁?或许读了作者这篇文章,能有些启发的本原。人类的文明或者文化,就在于人类道德,人类道德是人类社会的“思想”是人类社会这个大范畴的“生命”要在自然界中生存和发展所必须遵守的行为约束。――除非你反抗社会,做一个游离的真正的个体人。

    通过对人类的历史的分析使我们被动的获得了个体人生命的意义何在。这种被动的结论对个体人来说很难接受,每个人都喜欢无拘无束地生活,喜欢通过实现欲望来获得快乐。每个人很难主动地想到我的生命的意义原来是要“奉献”自己的价值(尽管在你奉献你的价值的时候,你也会获得相应的回报和尊重)。那么我们下面就主动地来剖析一下我们自己的人生吧,看能否得到与刚才被动获得的关于生命的意义的相同结果。

    对个体人来说,首先,除了生存,人活着就是要获得通过达成欲望而得到的快乐;其次,人必须面对一个“命运”的问题――为什么有的人生下来就家富万贯?为什么自己努力拼搏换来的确实凄凉的生存?第三,人还必须正确地面对死亡:欲望无止境,也许你追求过多,到时却落得竹篮打水一场空,你贪婪地获得了很多,你却没有足够的生命来享受它。这三点,每个人都必须面对,有智慧的则更多的要去思考并渴求一个合理的答案。

    那么,我们从个体人来主动推导一下人生的意义吧。如上所说,人的诞生和死去都不由自己、生活过程中还受到命运的捉弄――从这三点可以知道人生本就是悲哀。叔本华更是一个彻底悲观的哲学家,他甚至觉得任何乐观的哲学都是在蒙蔽和麻醉世人――他觉得人生下来就该等死。我们赞同他么?如果我们不赞同,要反对叔本华的观念,首先我们必须学会奋斗,没有奋斗的人生,那就真正是叔本华所说的“悲惨”人生。

    奋斗能打破命运的樊篱么?我们来仔细剖析一下命运吧!

    我首先不得不承认,人的诞生确实身不由己。不关是命运决定了你的家庭物质环境,更主要是因为命运决定了你在婴幼儿和少年时期的教育,这才是致命重要的。对这一点,我们只能寄希望于未来全民素质的提高,使得以后人类启蒙时期都能受到正确的良好的教育。

    然而我觉得,对于生活的追求和延缓死亡,我们却完全可以与命运抗争的,不仅可以,而且抗争的结果很具实质意义:只要你努力了,命运都会因你的努力而改写。我们来想象一个经常发生的故事:q君,高考落第,于是来到某城市打工,他沮丧、彷徨,被动地打了一年工,最后贫困潦倒,有一天神智不清的走在大街上,被车撞死了。这个故事也同样可以被这样阐述:q君,高考落第,于是来到某城市打工,在打工期间痛思人生,于是开始奋发学习,并十分努力,找到了自己的奋斗方向,并终于在五年后获得了自己的努力成果。从这个想象中的例子也许我们可以看到,命运是随时可以被改写的,改写命运的人,只能是自己,只能是自己的努力和奋斗。同样,一个身体羸弱的人,如果不开始注意生活习惯,不注意克制自己,不注意强迫自己锻炼身体,那就是只能等着疾病的到来,早早地死去。反之,若及时醒悟,找到正确的修身之道,兴许可以多活个几十年。我们从这些思考可以知道,人生是否悲观,完全取决于你对生命意义的理解,要想获得一个快乐的积极的人生,你必须付出努力和奋斗,来与命运抗争。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叔本华的某些哲学观念,才是真正麻醉人心的腐朽哲学。

    人生,就像一根火柴。嚓的一声,你就被点亮了,然后开始燃烧,你不知道你会何时熄灭,也许一阵大风可以把你半途吹灭,也许风平浪静,微弱的火苗抗议幸运地燃烧到底,虽然它最终肯定还是会熄灭。我们这根“火柴”仅仅能做的就是两点:1、首先感谢命运把我们点燃,相对于更多的未被点燃或者早早熄灭的火柴,我们是幸运的;2、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这根火柴的火苗强大,让这根火柴学会如何去避开风头,尽情地燃烧。因为我们是人,有知觉,能学习、努力和奋斗,比一根没有知觉的火柴强多了。

    所以,我们主动的思考,也可以得出结论,人生的意义,就在于通过自己的学习、努力和奋斗,去创造自己的最大价值,同时也获得快乐和幸福的回报。

    第四章、人的本质矛盾

    ――人类痛苦的根源

    不说社会价值,我们的人生,起码都是为了创造我们自己的人生价值。小的方面来说,我们可以独乐乐,在不侵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通过自己得努力和奋斗,把自己的生活小天地安排得美满温馨。大的方面来说,在你的能力和已经获得的资源很充分的情况下,你可以去做你自己想做的大事情,这就是马斯诺说的人的最高层次需求:自我实现。也可以这样理解,从人的物理躯壳特征出发,人活着的目标就是追求这具物理躯壳的欲望实现、追求欲望达成后的那种快乐。一切的行为冲动都是由这具物理躯壳所产生的“人类原意识”所导向的,所以,用一句简单的话来概括人生的目的就是:

    “人,是为了快乐而活着。”

    正是我们“兽”的躯壳让我们有了生命的冲动,和那一切的为了维持生命而感知到的行为冲动。动物的躯壳,引导你实现动物的生命意义的体验,那就是“自我”意识以及“无限自我”的欲望――这是人类原意识和动物意识的共性。

    人类原意识,通常可以归纳为四大块:1、生存意识,包括食欲、痛苦体验、愉悦体验等基本的生理感知;2、繁殖意识,包括性欲等生理感知和相关意识反应;3、群体意识,包括孤独、恐惧、乐群等体验和基础感知;4、移情意识,包括本能的爱、爱情、审美、同情和怜悯等自我意识的主体转移体验。(注4)

    所以人的物理本质,是一个动物性的人,这是物质基础。但是从第三章的论述我们可以知道,人同时又必须生活在群体社会中,必须承担所有的社会行为准则以及道德桎焅。这就是人的本质矛盾的由来了。也就是说,人生本是为了追求快乐,但是实际生活中却处处限制着人的行为,因为社会是大家共同拥有的生存环境,这个社会的原则是平等和公正――你不能因实现自己的欲望而对其他人的行为和利益产生不良影响。先不谈法律,这起码是社会的道德本质,是人类社会千万年来总结出来的适合大多数人群体生存的经验和知识。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非常清晰了。原来人的痛苦就来自于作为一个动物性的人和作为一个社会性的人、之间导致的原意识行为冲动和思想对这种行为冲动做出压制而导致的欲望不能编者按  人是一切的根源,自己本身就是一部哲学,我是谁?!或许弄清楚了自己的人生哲学,也弄清的整个社会!但并非易事。  我是谁?或许读了作者这篇文章,能有些启发达成的压抑和忿懑。

    本来痛苦的定义,就是欲望不能实现。一个抽烟上瘾的人,没有烟抽的痛苦,不是因为抽烟可以带给他多大的快乐,而是因为抽不到烟对他的精神产生很大的影响;一个孤独寂寞的人的痛苦,也并不是因为他参与了朋友、亲情的交往就可以带来多大的愉悦,而是因为他得不到交往,孤独欲望就会让他的精神出现恐惧、烦躁等情绪。我们更可以据此去研究人体的痛苦生理感知的物理机制,但是不管怎么样,这样的反应无疑也是由原意识带来给我们的。

    说了这么多,那么,怎么样的一个社会,或者怎么样的一种人生观,可以帮我们解决这个本原的矛盾呢?可以让我们长久地快乐生存呢?我们且不要盲目主观地去想象一种乌托邦,那种社会没有痛苦,只有欢乐――不否认,也许很多年以后,物质资源非常充沛了,教育和社会文明非常地发达了,我们可以达到那种生存境界。我们现在以求不高,只需要快乐比痛苦多一些,只需要幸福的人群比痛苦的人群多一些,那就是了。

    我们来探讨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无非就是探讨这种社会对人的本质矛盾了解多少。从专制体制的社会来说,无论是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还是早期的资本主义社会,都是无视大多数人的痛苦的,不用讲,这是因为社会的物质基础决定社会的管理模式(*注5)。到了资本主义相对发达,物质资源相对丰富以后,以欧美地区为代表的人类社会模式也逐渐成型。这种社会有几个特点:1、强调解放思想,把道德本质的底线科学地放开到抗议放开的地步;这一点无非就是尊重人的正常的“动物性”欲望。2、热爱生命、不管是人类的还是自然的生命。自主生存的生命,永远是值得尊重的,尊重生命的本质源头就是尊重自己。3、科学化地制定社会管理模式,包括平衡牵制立法、执法和监督三者之间的关系。4、重视基本福利,最主要是儿童的教育,还有普遍的积极人生观教育。

    只有在高度文明的一个社会,人的痛苦才可能变少,因为在这种社会,人的欲望大部分可以实现:动物欲望的释放、平等受教平等竞争的愿望达成、除了自我实现意外的所有需求层次都可以通过努力来轻易达到,那么动物性个体人和社会的矛盾就没有那么激烈。人类的痛苦就可以减少到健康的程度。

    最后说一句,中国目前的社会体制,最需要提高的,无非就是两点:1、平等受教和竞争的机会,尤其是儿童的德行教育或者积极人生观的获得。2、对动物性欲望的合理引导解放思想――中国人是中了儒家的毒性达几千年之久的,如何理性地面对这些道德本质,正是我们需要在不久的时间内要面对的问题。

    第五章、信仰和理想

    人,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的思想。如果人只希望跟动物一样地活着,那么,这个人和动物就没有本质的区别,尽管有相当的一部分人就是这样活着的。我们甚至不能说这样活着是消极的,因为我们无权去对任何一个自主的生命的存在方式做出评判。但是人的思想,决定了我们的行为是主观的和唯心的(注6)。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感悟,去整理一下感性、知性和理性之间的关系,来获得更多的快乐。这总是一件好事。

    我们看透了人的本质矛盾:某种意义上来说,人就是一个披着道德外衣的恶猿,没有这层道德和文明的外衣,人就是一个随时可以伤害甚至“谋杀”同类的恶猿。人的痛苦根源,就是恶猿的意识被道德和文明的外衣给禁锢了,产生那种欲望受阻的无法承受的痛苦和愤懑。

    那么很简单,我们可以拿起知性的武器,来给我们的思想和原意识下一剂麻药,那就是我们的信仰和理想。

    信仰,不管是善的还是恶的,他都是释缓人类痛苦的麻药。――叔本华是非常反对麻药的,但是人们却需要麻药――对于能够降低痛苦甚至带来虚幻快乐的药物,人类和动物都是很喜爱的,香烟、酒精、咖啡因、毒品,都是人和动物喜爱的物理麻药。信仰和理想,则是精神性的。

    最早的信仰来源于宗教。宗教的迅速和大肆的传播,不是因为它好,而是因为它能麻醉人,能降低人类的精神痛苦。佛家把麻药寄托给往世来生,道教把麻药寄托在修仙和长生,儒教则把命运的麻药推给了上天,基督教更不用说,你生来的目的本就是为了赎罪以换取上天堂的一个名额。

    好了,在科学高度发达的今天,这些神话的麻药都已经被粉碎,上帝也在尼采的叫嚷声中死去。我们该用什么来麻醉自己或者麻醉我们的人们呢?只有两点:第一、就是合理地看待生命欲望。第二、就是把适应和影响社会作为一种快乐的追求、作为自己的价值实现(理想)的一个追求、把努力和奋斗当作是一种快乐。其实也可以不把这个当作麻药,而应该当作一种积极的人生观来阐述,但是,在本质的意义上,生命没有积极和消极,所以,我们还是客观地把这种理想和信仰作为麻药也罢。

    怎样的看待生命欲望?那就是看穿道德的本质,上面曾经提过,道德的本质来源是维护社会的基本凝聚力,让每个社会中的个体人安全而自由地生存着。换句话来说,就是你可以做任何达成你欲望的事情,只要你不干涉他人的自由和不侵犯他人的利益。解放思想,你才能正确看待欲望的释放――比如一夜情、对金钱的追求、卖淫、还有放弃健康去追求美食或者一时的过瘾等等,这些都会在你眼里豁然开朗。

    如果说放开了思想枷锁,客观地看待欲望的追求,可以实现人的基本快乐,那么,树立一个追求,为此追求而奉献自己的努力和奋斗,那就是更高层次的快乐源泉了。

    再一次提到人的最高需求,那是灵肉合一的,马斯诺叫做自我实现。我们也可以叫做无限自我欲望的终极达成。这就是你的理想,追寻你的理想,就是你坚定的信仰了。

    用尼采的话来说“你看这个世界,万物都在蓬勃生存!都在释放自己的力量――生命本身就是权力意志”动物的生命就是无限地自我。对于人类来说,无限的自我就体现在他价值的实现,他的生存,他的所有底层物欲都已经满足的情况下,他唯一能够再上升层次的,就是实现他的理想,实现他自己给自己定义的追求――与其说这是物质和资源的追求,还不如说这是精神的追求。

    一旦确立这种追求,人就开始处于“奉献”的境界。本来按照人的需求层次,这种追求是要等到前面的需求都已达到之后自然而然地产生的,但是不然,很多实例表明,这种信仰和追求完全可以从小就被树立。更为编者按  人是一切的根源,自己本身就是一部哲学,我是谁?!或许弄清楚了自己的人生哲学,也弄清的整个社会!但并非易事。  我是谁?或许读了作者这篇文章,能有些启发绝妙的是,因为人是一个唯心的生物,在一种强烈的信仰追求过程中,人甚至可以压抑和压制自己的很多欲望需求,而把所有精力和注意力放到他的终极追求上去。

    这就是树立信仰的“麻醉”作用了。

    用句通俗的话来说,就是“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

    你可以看破你的欲望,也可以适当放纵你的欲望,但是无论如何,你必须要有一个人生目标,也就是一个坚定的信仰,也许只有它,才能带给你长久的快乐和一生的幸福。

    注1:苏格拉底说,知性只能无限逼近理性,也就是说一个理论,无法证明它就是真理。这是因为人类描述一个理论只能通过文字、语言和艺术,这些描述的最终结果则与“获知”者的理解能力有关。所以,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庄子说“大道不称,大辨不言”也就是这个道理。

    注2:讲到原意识这个重要概念,不得不特别注明两点:1、马克思哲学体系,否认意识是可以遗传的,这是跟马/恩当时的科学环境和政治环境分不开的;2、人类原意识源自与群居动物古人猿的遗传,它的归纳和分类,另文论述。

    注3:要给原意识和思想,划一个定义是可以的。但是要从人类复杂的意识体系中精准地把哪些是思想、哪些是原意识剥离开来,那几乎是不可能地。而且,在高级动物的行为和意识运作机制里,不可否认的是很多动物也是会“学习”和“思考”的,尽管那种状态很原始。所以我们甚至都不能把后天学习和社会性的行为体验称作为人类独有的“思想”

    注4:对人类原意识的分析,主要是来自于群居动物――古人猿的行为剖析,原意识正是从古人猿的意识机制里遗传、进化而来,此点在另文中有详尽阐述。

    注5:不管是说物质基础决定社会的管理模式,还是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都是要表明:人类社会是有一套管理机制的,这类机制的起源,是社会文明,也就是社会的道德本质。但是,正因为人的动物性,自我的贪婪性意识的存在,在专制社会体制里,参与社会管理的人,维护的是社会物质资源的强权分配。不仅如此,他们还要从道德本质上麻醉和愚导受剥削的民众,要他们世世代代甘愿承受自己的被剥削状态。

    6、注6:我是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但不得不承认,是人的行为是彻底地唯心。人的所有行为冲动,来自于原意识,如果人的思想能够掌控这种行为冲动,那么在社会文明的眼里他是一个正常人,否则他就是一个精神分裂的人。但是不管是哪个结果,个体人的行为,取决于思想,取决于他的整体意识。若要硬性地归根到底,那就是说,人千万年来适应环境的结果,造成了人类整体的生命反应,而这点就正是唯物的一个结果。编者按  人是一切的根源,自己本身就是一部哲学,我是谁?!或许弄清楚了自己的人生哲学,也弄清的整个社会!但并非易事。  我是谁?或许读了作者这篇文章,能有些启发编者按  人是一切的根源,自己本身就是一部哲学,我是谁?!或许弄清楚了自己的人生哲学,也弄清的整个社会!但并非易事。  我是谁?或许读了作者这篇文章,能有些启发编者按  人是一切的根源,自己本身就是一部哲学,我是谁?!或许弄清楚了自己的人生哲学,也弄清的整个社会!但并非易事。  我是谁?或许读了作者这篇文章,能有些启发编者按  人是一切的根源,自己本身就是一部哲学,我是谁?!或许弄清楚了自己的人生哲学,也弄清的整个社会!但并非易事。  我是谁?或许读了作者这篇文章,能有些启发编者按  人是一切的根源,自己本身就是一部哲学,我是谁?!或许弄清楚了自己的人生哲学,也弄清的整个社会!但并非易事。  我是谁?或许读了作者这篇文章,能有些启发编者按  人是一切的根源,自己本身就是一部哲学,我是谁?!或许弄清楚了自己的人生哲学,也弄清的整个社会!但并非易事。  我是谁?或许读了作者这篇文章,能有些启发编者按  人是一切的根源,自己本身就是一部哲学,我是谁?!或许弄清楚了自己的人生哲学,也弄清的整个社会!但并非易事。  我是谁?或许读了作者这篇文章,能有些启发编者按  人是一切的根源,自己本身就是一部哲学,我是谁?!或许弄清楚了自己的人生哲学,也弄清的整个社会!但并非易事。  我是谁?或许读了作者这篇文章,能有些启发编者按  人是一切的根源,自己本身就是一部哲学,我是谁?!或许弄清楚了自己的人生哲学,也弄清的整个社会!但并非易事。  我是谁?或许读了作者这篇文章,能有些启发编者按  人是一切的根源,自己本身就是一部哲学,我是谁?!或许弄清楚了自己的人生哲学,也弄清的整个社会!但并非易事。  我是谁?或许读了作者这篇文章,能有些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