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刀哥文集 > 21世纪人的本质困惑

21世纪人的本质困惑

笔趣阁 www.xbqg8.com,最快更新刀哥文集 !

    一、问题的由来

    “我是什么?人又是什么?”

    “生命是什么?”

    “什么是死亡?人死了该往何处?”

    “我为什么而活着?”

    我不知道是否每个人都会在人生的某个阶段产生一种“本质困惑”——也就是关于人生本质的迷惑和茫然。我是过了而立之年才明白的,但是,对现在的青少年来说,似乎更早就开始思考这些问题了。

    其实这些问题并没有标准答案,因为答案其实就是你的人生观。调查表明,在中国,没有认真思考过人生观的人数占了9成以上,其中包括许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普通百姓就更不用说了。这个结果表明中国人对思考人生观并不感兴趣,或者说,我们的社会教育在人生观的教育上并没有起到作用。不信的话,你还可以尝试进一步回答下面的问题:

    “人为什么会生老病死?”

    “死去之后,真的就什么也没有了吗?真的没有灵魂、没有投胎转世吗?”

    “我每天都活得这么辛苦,究竟是为了什么?”

    “科学越来越发达,可是为什么我们活得更有压力、更担惊受怕、更无聊、更不开心了?”

    “什么是健康?什么是美?”

    “命运是什么?为什么有的人运气那么好?”

    “人们都说:‘天啊!’、‘天老爷啊!’,它究竟是什么?”

    这些问题,相信大家都有感触,或者也思考过,但是还没有答案;或者说有了答案,也不知道它是否合理。

    这也怪不得大家,因为这些都是一些哲学上的问题。

    二、无所适从的中国人

    哲学,就是求智,也就是求知和解惑。它主要从两个层面去研究这个世界,那就是“下穷物理,上究人性”往具体的方面来讲,哲学想要把世间万事万物的道理和逻辑搞明白;往抽象(比如思维或心理)的方面来讲,哲学就是要把人性(或者生物、生命)的来由、人类情感和行为的规律都搞清楚。

    哲学的基础是各门自然科学,因此,在科学并不发达的历史时期,人类是崇尚“神学”的。那时我们相信是天神和造物主创造了我们;我们相信人类是特别的,是天赋的世界统治者;我们还相信,地球是万物的中心、所有的生物甚至整个宇宙都在为人类服务可惜,科学的结论推翻了这些想法:哥白尼和布鲁诺宣告不仅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甚至连太阳也不是;接着达尔文又告诉大家原来我们人类不是上帝创造的,而是由“猴子”变来的;最后,在尼采等人的大声嚷嚷中“上帝死了”神学时代过去了。

    中国也经历了类似的变革,不但如此,中国经历这些转变(文化转型)的时间比西方更短暂,只有短短的70年(1840年-1911年)。从鸦片战争开始,洋人用枪炮打碎了“天子”和“老佛爷”的神学统治,然后中国人便一直忙于一边抗争侵略者、一边建立起独立自主的民主国家。但由于时间短,旧的文化尚未破除,新的文化还来不及建立许多智者都看到了这一点,也想去改变,但最终也没能如愿——所以,现在中国人的道德观念,几乎都是通过被动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得来的,是一种效果被削弱了的传统道德。

    这就导致一个问题:倘若社会道德对人们的约束力不足够,人们观念就会更多地服从于人的自然属性——正如恩格斯所说,人的自然属性就是它的动物性,是一种自私和自我,是以追求物欲为目的的一种不由自主的贪婪。

    这就是中国的实情——难道不是吗?

    三、都是哲学惹得祸

    不仅是中国人对现代社会有点无所适从,其他国家和社会也差不多,物欲和贪婪,正不断地在全球蔓延。

    这是因为,在科学战胜了神学、民主战胜了专制之后,人类并没有从此静下心来反省人类社会和人类自己,而是逐渐陷进了物欲的泥塘。他们沉醉在科学的成果中,使自己越来越懒惰;他们疯狂地挥霍着地球的资源,用于自己的物质享受,而从不考虑其它生命甚至人类后代的幸福到了21世纪,许多人都看到:如果我们不能好好地利用我们的智慧,那么它就会成为人类毁灭自己、毁灭地球的工具。假如两颗原子弹还不能炸醒人类,那么艾滋病、疯牛症、sars和禽流感以及全球性的气候灾难则肯定可以给人类一记响亮的耳光。

    上帝把智慧放在“潘多拉宝盒”里送给了人类,但是却忘记给我们一份说明书,于是,我们便把智慧用在了贪欲上面。宇宙花了100多亿年来创造地球、地球又花了几十亿年来创造地球上的生命(包括人类)——但是人类只花了短短200年,就把地球折磨得乌烟瘴气、满目疮痍。

    引导人们方向的是我们的哲学。哲学,其实就是智慧的使用说明书,上帝不给我们这本说明书,我们只能自己把它研究出来。幸运的是,我们赶上了科学大发展和“信息大爆炸”时代,这使我们可以“随处拾到科学的麦穗”科学和哲学思想得到了充分的共享:通过达尔文和现代基因科学的成就,我们知道了人类的由来;通过海德格尔和萨特的思想,我们知道了哲学本应该是为人类服务的、人的存在才是本质,他们和尼采一起把神学哲学送进了坟墓;通过弗洛伊德和马斯诺的思想,我们才知道,原来在人类的物质躯壳下,还隐藏了那么多的欲望和需求;通过爱因斯坦和霍金的理论,我们更清楚的了解了宇宙和时空到底是怎么回事

    似乎老问题又来了:好像这一切都不太关中国的事。事实也正是如此,大多数中国老百姓对这些19、20世纪以来的思想根本一无所知——当其他人都拿着那份智慧的说明书在研究了,我们还在东张西望、无所适从。最要命的是:我们似乎还根本不想去找这份说明书这不由让人想起了拿破仑形容中国是一头睡狮的故事,其实,沉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不知道怎么样醒来。

    四、人生的答案在于选择

    判断一种思想、一门哲学的好坏,不在于它是否科学和伟大,而在于它是否具有实际意义。只要它能被世人接受,能引导世人好好地渡过他的一生,那就是一门好哲学。从这一角度来说,许多宗教哲学也是好哲学,虽然这些宗教哲学都是神学哲学——它们诞生的时候,科学水平尚处于一个很低级的水平。不过,创建宗教哲学的都是跨时代的大智,他们用自己的“慧眼”透过世间的表象看到了本质。而且,这些哲学思想的内容也随着宗教的发展而不断得到补充和发扬,以至于到最后,宗教哲学都发展成了一门集大成的普遍学,成为无数先哲们大智慧的结晶。

    哲学就是求智和解惑,所以,无论哪一门哲学都充满对智慧的渴望。佛学把智者、觉者称为佛陀,是人们的毕生追求;儒家则讲究天人合一,天道之大,人当格物而致知;道家则崇尚阴阳,修身养性,道法自然可以说,中国人骨子里是道家、皮面上是儒家(受了挫折后才是佛家),但这还仅仅是我们的处世哲学——我们的信仰哲学更是薄弱,以至于许多人惊呼现时代的中国人迷失了信仰,尤其是当我们想宣导的信仰还处于一种不切实际的状态之时。显然,这并不是因为中国人没有智慧,而是因为我们还在探索、是因为我们的文化转变来得太突兀,现代科学和思想的精髓还没有被我们彻底消化。

    于是,我们就沦为物欲和贪婪的奴仆了。

    从传统观念的精华来看,中国人其实是非常重视精神上的修为的,中国的哲学体系一向都是唯心的哲学体系,认为意识是本质重要的,是意识形成了人的伟大。从伯夷叔齐到陶渊明,从姜子牙、诸葛亮到刘伯温——古代的文人名仕,要么追求隐忍而居、修身齐物,要么追求出将入相、功成名就他们为了心中的“鸿鹄之志”对许多物质的追求都是次要的。事实上,中国历史上没有哪一个思想家不提倡轻物质而重精神的。只可惜,这种引导了我们几千年的哲学精华,反而被现代的中国人忽视了。

    所以,我们身边的哲学还是有许多精华内容的,不管是我们的本土文化还是西方的舶来文化。关键就在于我们的“悟性”——这种悟性是建立在你对人生的思考上的,它会驱使你去了解关于人生的文化,让你去选择一种人生的价值观念,尤其是让你去决定:是钱和物对你更重要,还是亲情、友情或爱情对你更重要?

    人生没有标准答案,这个答案取决于你的“心”也就是你对人生的领悟。这种领悟有几个事实的基础:

    1、人生下来就注定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慢慢老去、直到死亡,没有人能避免;

    2、人类生来就充满着赤裸裸的欲望和丰富的情感,该如何去把控它们、还是让它们来驾驭我们的行为?这也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3、出生在怎样的一个家庭和社会环境,我们根本无法决定,我们来到这个世上就是一种“被抛”所以,我们在思考人生之前,还得要领悟“命运”的真谛;

    4、死去的时候,我们什么也带不走——或许,能带走的,就是自己一生的快乐和幸福。

    带着这些事实,并吸收先哲们的思想精华,去理性地思考人生——相信我们就一定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人生哲学。